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09年高考语文卷_2009高考语文大纲卷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通过观看奥运会,你对我们的首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说给大家听听吧!2.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理解3.求高考大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要全,谢啦)4.谁有2009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5.天津高考关于历届高考语文默写。坦白说,我很想赚你这200分的。但,我是去年高考的,也不知道行不行,我的考纲是08年的,不知道你要不要? 要的话,回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通过观看奥运会,你对我们的首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说给大家听听吧!

2.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理解

3.求高考大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要全,谢啦)

4.谁有2009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5.天津高考关于历届高考语文默写。

2009年高考语文卷_2009高考语文大纲卷

坦白说,我很想赚你这200分的。但,我是去年高考的,也不知道行不行,我的考纲是08年的,不知道你要不要?

要的话,回头发在你的百度消息栏里

2月18日补充说明

我是去年08年三校高考的。考纲上的题目是07年的考卷。。。。

算了,我还是现在就发上来吧,离考试没几天了,耽误你一天那也是耽误,不管要不要,我还是发吧。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应届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

语文 数学 外语

考试大纲

语文课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应届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语文科高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搞笑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

考试的对象为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报考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个人觉得蛮废话的一段字,但为了完整性,你就忽略吧。。)

二、考试目标

语文科考试的目标是测试考生掌握语文基础只是的程度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

(一)语文基础知识

包括现代汉语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化常识(含文学常识)和文言文基础知识。以上有关知识,有的要识记、理解,有的要分析、应用。

(二)阅读能力

指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文艺等读物。

能理解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思想内容;分清段落层次;领会词句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能过分析写作的特点。

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形象和主题;能品味文学语言;具备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最后一点是最难的)。

能借助及必要的注释阅读文言文短文,理解文意,能用现代文正确通顺的翻译。

(三)写作能力

指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作文的能力,重视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知识

1、语音

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日常汉字注音或按照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2、文字

掌握常用汉字的音、义、型,能辨识同音字、形似字、形声字和常见的多音多义字。书写规范,字迹端正、清晰,不屑错别字。

3、语汇

掌握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能结合一定的于海燕环境,辨析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语搭配的关系、感彩等。理解反义词、多义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4、语法

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干韩剧的特点。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特点。掌握常见单句和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个有点难得,当年我就没学好)的基本结构,能读懂比较复杂的长句,发现并改正常见病句。

5修辞

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引用、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对偶、反语、反复等修辞方法。能理解长句和短剧、肯定句于否定句的表达作用。

6、标点符号

掌握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社总署1996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7、文化常识

了解教材所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以及有关作家与作品。

8、文言文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文言文实词的意义。掌握常用文言文虚词(之、其、而、则、乃、以、于、也、乎、哉、焉、耳、夫、何、诸、与、因、然、为)的基本用法。识别和理解文言词法(通假、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和使动词用法等)。掌握判断、被动、省略、倒装(指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前置)句式。

9、默写(这个是抓分的)

默写“附录”中规定的背诵篇目或段落。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

(1)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能提取文中的重要星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中心。能理解具体材料对中心所起的作用。

(2)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析,并概括其大意。能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线索、顺序、开头于结尾、衔接与过度、伏笔与照应等)。

(3)缝隙文章的语言。能品味、分析语言的主要特色和喜剧的表达效果。

(4)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掌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能分析不同的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等)在文中的作用。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心里、语言等)、环境描写(社会、自然等)的作用。

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定义、举例、解释、引用、数字、比喻、分类、比较说明等)。能从事事务特征、说明条理等方面分析说明文。

掌握及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能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照式)以及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

现代文阅读重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旨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通过这对关键词、句、段含义的理解来把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和肩上评定能力。

2.文言文阅读

能正确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翻译要符合现代文学的要求)。能理解文意,并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的特点做恰当的分析。

(三)写作

能根据题目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做到观点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连贯、得体;书写规范,字迹端正,文面整洁。

写应用文,能做到文中准确,表意明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语言简洁、得体。

四、考试细则

试卷分阅读与学做两大部分,所有的试题同意排序号,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阅读部分约为50分(现代文约30分,文言文约20分),写作约50分[写作(一)10分,写作(二)40分]。考试命题的材料,取自“附录”规定篇目的分值不超过25分。

作文

(1)评分标准

一类卷(36分-40分)思想观点正确鲜明,紧密联系实际,材料充实;条例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32分-35分)思想观点正确明确,能联系实际,材料较充实;条例清楚,结构完整;语言较为通顺。

三类卷(24分-31分)思想观点正确,上能联系实际,材料与观点大体一致;结构比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16分-23分)思想观点模糊,内容空乏;层次不清;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全文不足500字。

五类卷(15分及一下)凡属下列情况之一:(1)思想观点有严重错误;(2)通篇文理不痛;(3)全文不足350字。

(2)说明

1 卷面整洁,字迹端正的加两分,卷面多出涂改,字迹潦草难辨的应扣两分。

2 错别字满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以扣3分为限。

3 标点错误较多或标点书写很不规范的扣2分。

附录:

一、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应届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高考语文篇目

1 荷塘月色——朱自清 2 火——巴金 3 风景谈——矛盾 4 我的母亲——老舍 5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赵丽宏 6 陶俑——贾平凹 7 说园——陈从周 8 清明上河图(去年高考的课内篇目)——王心其 9 建筑-凝固的乐章——安怀起 10 一本书的悖论——美尼葛洛庞帝 11 该找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12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13 象和蚁的童话——秦牧 14 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15 纳谏与止谤-重读《皱讥讽齐王纳谏》有感——臧克家 16 诗贵创新——钱谷融 18 诗与科学——姚诗煌 19 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美]马丁路德金 20 中国当代诗三首 鱼化石——艾青 乡愁——余光中 双桅船——舒婷 21 伐檀——《诗经》 22 唐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礼拜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3 宋词两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辛弃疾 雨霖铃——柳永 24 散曲两首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5 领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6 药——鲁迅 27 项链——法莫泊桑 28 雷雨——曹禺 29 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30 劝学——荀况 31 皱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2 鸿门宴——司马迁 33 师说——韩愈 34 种树郭橐驼——柳宗元 35 伶官传序——欧阳修 36 六国论——苏洵 37 石钟山记——苏轼 38 朱子家训——朱柏庐 39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40 项脊轩志——归有光

默写篇目

《乡愁》全诗 《伐檀》全诗 《劝学》第一、第三自然段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登高》全诗 《琵琶行》(并序)第二自然段 《师说》全文 《六国论》第一、第四、第五自然段 《雨霖铃》全词 《天净沙。秋思》全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 《朱子家训》前5句

以上,都在这儿了!

——————————————————————

有疑问,有错别字,有看不明白的,回头联系

———————————————————————————————————

2月19日 补充

数学课

一 考试性质(同语文)

二、考试目标

数学课考试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详细那个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概念、法则、性质、共识、公理、定理,以及由上述知识反应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和绘制图、表的技能。

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和材料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的能力,并初步具有抽象的概括的能力;运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并能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述推理过程的能力。

运算能力:在理解运算算例的基础上,更具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的能力;更具条件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能理解简单的陈述材料,能初步运用书序语言正确地表述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有关数学知识缝隙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集合

(一)考试内容

集合及其表示;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二)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意义,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正确使用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2)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对两个简单事件做出判断。

不 等 式

(一)考试内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了解其证明的方法,并能利用他比较大小

(2)理解基本不等式

A平方大于等于0(A属于实数),A平方加上b平方大于等于2AB(A、B属于实数),A加上B的和除以2大于等于根号AB之积(A、B属于正实数),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德 问题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相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哦方程的联系。

复 数

(一)考试内容

数的概念的扩展;复数的有关概念、

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复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复数的三角形式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复数的运算;理解共轭复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3)能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4)了解复数的三角形式和集合意义

函 数

(一)考试内容

函数及其表示;定义域;值域;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二)考试要求

(1 ) 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能求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能建立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观念,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些简单的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

(3)理解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并能利用基本不等好似函数单调性和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能画出简单的函数图像,并能更具函数图像判断其性质。

指 数 函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一)考试内容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的图像与性质;反函数

对数的意义;积、商、冥的对数;常用对数

对数换底公式;对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简单的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对数、常用对数的概念,积、商、冥的对数运算

(2)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与性质;能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子那个值比较大小;了解对数的换底公式;能理解简单的不含参数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3)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护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

休息,明天再来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通过观看奥运会,你对我们的首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说给大家听听吧!

铝是属于第三周期第Ⅲ主族的金属元素

符号AI,银白色,有光泽,质地坚韧而轻,有延展性,做日用皿器的铝通常叫钢精或钢种.

元素名称:铝

元素符号:Al

元素类型:金属

氢化物:AlH3

氧化物:Al2O3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Al2O3

银白色有光泽金属,密度2.702克/立方厘米,熔点660.37℃,沸点2467℃。化合价+3。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电离能5.986电子伏特,虽是叫活泼的金属,但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之不能与氧、水继续作用。在高温下能与氧反应,放出大量热,用此种高反应热,铝可以从其它氧化物中置换金属(铝热法)。例如:8Al+3Fe3O4=4Al2O3+9Fe+795千卡,在高温下铝也同非金属发生反应,亦可溶于酸或碱放出氢气。对水、硫化物,浓硫酸、任何浓度的醋酸,以及一切有机酸类均无作用。

铝的来源

铝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各种岩石或矿石里,如长石、云母、高岭市、铝土矿、明矾时,等等。有铝的氧化物与冰晶石(Na3AlF6)共熔电解制得。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反应过程

①溶解:将铝土矿溶于NaOHaq.

Al2O3+2NaOH=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残渣氧化铁、硅铝酸钠等

③酸化: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

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

④过滤、灼烧 Al(OH)3

2Al(OH)3= Al2O3+3H2O(高温)

注:电解时为使氧化铝熔融温度降低,在Al2O3 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

⑤电解:2Al2O3(熔融)= 4Al+3O2 ↑(通电)

注:不电解熔融AlCl3炼Al 原因:AlCl3 是共价化合物,其熔融态不导电。

铝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2NaOH+2H2O=2NaAIO2+3H2↑

2Al(OH)3=(加热)Al2O3+H2O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3H2O=2Na[Al(OH)4]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H)4]

AlCl3+3NaOH=Al(OH)3↓+3NaCl

Al2(SO4)3 + 6 NaHCO3=2 Al(OH)3↓+ 3 Na2SO4 + 6 CO2↑

NaAlO2 + HCl(少量)+ H2O=Al(OH)3↓+ NaCl

Al(OH)3 + 3 HCl=AlCl3 + 3 H2O

NaAlO2 + 4 HCl(过量)=AlCl3 + NaCl + 2 H2O

2 NaAlO2 + CO2 + 3 H2O=2 Al(OH)3↓+ Na2CO3 强酸制弱酸

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理解

2009年是陕西省依据旧教材进行高考的最后一年,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出炉”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尽管“求稳”是今年陕西省高考的大前提,但适度求变与求新也是命题人的追求。。

西工大附中、西安高新一中、西安铁一中、陕西师大附中、西安交大附中、西安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西安高级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西安市第一中学、西大附中、西安新东方学校等的12位名师通过仔细研读《考纲》,传递出最后三个月备考中不能忽视的信息

。语文

变中创新渗透课改理念

西工大附中 高级教师 焦军

西安铁一中 高级教师 徐璐

■〔命题趋势〕

2009年高考语文考纲与去年比没有字面上的变化,作为最后一年的高考大纲卷,它仍将保持稳中求变、变中创新的态势,并逐步渗透新课程理念,与明年的高考课改卷有一个平稳的衔接。

■〔复习要点〕

1.识记应用

高考语文识记能力的考查点包括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等,这一板块的知识零碎且易出现返生现象,因此宜常练勤抓,力求把生的搞熟、熟的搞活。

表达应用能力层级有七个考点,其中词语(包括熟语)、病句、扩展压缩、选仿句式、连贯得体等常考常新,语料丰富多样,学生复习宜多见新题,扩展视野,重视理解辨析,总结规律。

2.阅读鉴赏

考纲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指向古诗文和现代文两个方面,侧重于理解词句含义、筛选归纳内容、概括分析观点、鉴赏语言技巧等。

对于诗歌鉴赏,复习时要达到“四看”即看题目和作者,看题材和体裁,看注释,看诗文。“四步”,即第一步分清题材、体裁,寻找规律;第二步以象会意,涵咏诗韵;第三步明辨手法,玩味效果;第四步推敲咀嚼,领意会神。

3.写作训练

近年来,高考作文向限定材料作文回归,审题难度无疑比话题作文大。阅卷者最重要的判断点是审题,作文的审题必须努力做到“切合题意”。立意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最好能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一定要把你最想说的话,最能表现中心的最精彩的语句放在最明显的位置:或置段首,或单独为一段。

应养成列提纲的习惯;考场上列提纲很有必要,可以帮助梳理思路,建立比较完整的结构,从而条理清晰。书写不能潦草,字体大小适中,网上阅卷这点尤为重要。

■〔备考建议〕

1.准备三个记录本。

一积累本: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及时抄写下来。考前应分类储备作文素材。二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做错的题记载下来,纠正错误,分析原因,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三总结本:总结知识的规律性、答题的思路和技巧等。例如,病句可总结为:熟记6种病句类型,留意8种词语——数量词、介词、两面性的词语、代词,否定词语、关联词、判断词“是”、表并列关系的词语“和”。文言文的复习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做好课本实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

2.关注生活,有一本妙文集。

高考日益贴近生活,注重时代气息,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多关注身边时事,浏览报纸杂志,激活阅读能力,并用心选取自己心仪情动的文章,不需太多,选出不同类型的适合自己写作气质的即可,装订成册,时时涵咏,以便高考激扬文字,抒写性灵。

3.强化意识,练一种角色感。

每年高考阅卷,都会发现常有学生因答题不够规范、缺乏技巧而失分,如文面书写、字数多少、标题遗漏等等。只要在平时练考中多加注意,把每次模考当作高考,练出考场角色感,高考时,这些问题就能因良好的习惯得以解决。

数学(理)

关注“织网”不忘“补网”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张文俊

■〔命题趋势〕

张文俊认为,2009年高考数学(理)肯定要继承我省前3年自主命题中的成功经验,以求达到最后一年的平稳顺利过渡。

■〔复习要点〕

他认为《考纲》中有两个问题应引起学生的关注:

一是《考纲》中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这些内容也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将以这些内容为背景来命制试题(即重点内容重点考查,这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到),因此备考时对这些重点内容必须重点掌握和重点突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如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这些重点与热点内容(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专门训练)。

二是《考纲》在“试题示例”里从近十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精选了35道试题(14 6 15)作为“试题示例”,其对高考命题以及高考备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由《考纲》所提供的命题原则——“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以及对样题的剖析可知,高考对能力考查的题目,往往是几个重点和热点内容的有效组合。

■〔备考建议〕

后期复习,各方面的信息及各地的模拟试卷纷至沓来,但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3月底或4月初前,主要是知识的重现、再认、小综合,着眼点应放在基础题和中档题上,即消灭基础题、攻克中档题、暂放大综合题和难题。4至5月则是专题复习和知识的大综合、模拟训练,重在将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以便解题中能顺利地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有效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从某个角度来讲,数学复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杜绝错误,帮助学生克服错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因此后期复习要关注易错题型,加强纠错训练,找出错误的原因,以求在未来的高考中将错误率降到最低程度。张文俊概括了五种学生解题和考试中的错误类型:

类型:

(1)审题性错误:主要指审题不仔细、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无法找到解题思路等导致的错误。

(2)知识性错误:主要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记忆不清,用错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导致的错误。

(3)方法性错误:主要指选择的解题方法或繁或难或运算量太大或无法求解等导致的错误。

(4)运算性错误:主要指粗心大意或算理不清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这是学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错误。

(5)不良习惯性错误:主要指看错、抄错(草稿纸上是正确的,但抄到答卷上是错的)、填错(想好的做好的是B,填卡时却是C)、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理由不完善等导致的错误。

数学(文)

把每一次练习当作一次高考

西安市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李连城

■〔命题趋势〕

2009年高考数学(文)试题的难度估计应与07、08年持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实践应用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复习要点〕

结合09年《考纲》及陕西省近几年的命题特点和高考试题的稳定性,李连城估计09年高考数学(文)试题仍会加大对以下主干知识的考查:

1. 函数与导数;

2.三角函数:特别是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3.数列与不等式,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考核的重点;

4.立体几何的考查,由于要兼顾A、B两个版本,仍会以垂直为主线,夹角和距离为考点,以多面体为背景,特别注意实际问题中的组合体。球体的考查仍会以球面距离,多面体的外接和内切球为考查的重点;

5.解析几何部分要重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范围问题与定值问题,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6.实际应用题要注意概率问题以及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部分的相关内容,要会用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处理相关的测量等实际问题。

■〔备考建议〕

李连城建议文科考生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按照“认真,规范,准确,反思”这八个字做好数学的复习备考工作。

认真:高考的复习第一轮已近尾声,要求考生要认真按照老师的复习安排,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听课,切忌偏离老师指导,眼高手低,认真做好每一份综合练习卷,落实每一考点,每一种方法,每一种题型,认真记录下每一次犯的错误。

规范:后期考生必定要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综合试卷,这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建议每位考生规范答题,把每一次练习当作一次高考。规范解题过程,解题时间。

准确:准确掌握每个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思路,避免对而不全,计算错误,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丢分。

反思:通过综合试卷的练习,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对本质问题进行反思,注重一题多解的归纳总结。

英语

得阅读者得天下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级教师 杨智斌

西安新东方学校英语专家 陈灿

■ 〔命题趋势〕

杨智斌认为,在前三年自主命题的基础上,2009年陕西高考英语的命题依然会以紧扣大纲、平稳过渡、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原则进行命题。

陈灿认为,在近年来经常考的语法热门考点中,预计三大词法(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与三大句法(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仍为必考考点,其中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预计分别考2个左右,情态动词1个,三大从句共考2-3个!情景搭配与固定搭配各1个!在近年来未考的考点中:强调句,反义疑问句,省略,名词今年也需重点复习。

阅读类题仍应以细节题为主,约占60%,主旨题,推断题,词汇题也应注意。要特别注意近三年来陕西一直未考的考点:应用文体裁(该类型陕西3年未出考题,但考纲要求加强对语言运用的考查,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加强该文体文章的练习。)排序题、图表题、数字题。

■〔复习要点〕

杨智斌认为,2009年陕西高考英语会突出以下能力的考查:

1.重视英语能力的考查。现在的高考主要考查语言运用,即在实际生活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对于动词用法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点。

2.重视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即使是最简单的,都必然牵涉到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能力的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是重点检测的能力。高考突出对阅读能力的测试。这不仅表现在阅读理解题在试卷中比重最大,还表现在阅读能力是完形填空、书面表达、单项填空等题型答题效果的最基本的能力。

4.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虽然有难题,但主要考的仍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备考建议〕

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当中,两位老师建议考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掌握重点语法知识: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对照《考纲》要求,逐一梳理《考纲》所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表,以三大句法与词法为主进行查漏补缺,但不能死抠语法,要注意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

2.再过2遍大纲词汇:对任何一门语言,不懂其词汇,读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高考前,掌握《考纲》所规定掌握的两千多单词和短语,做到记其形,知其意,懂用法。对于重点单词,尤其是动词和短语动词更要烂熟于心。

3.加强阅读训练:高考英语历来有阅读大头,理解为首的特点,得阅读者得天下。每天坚持阅读三篇短文,在提高语篇能力过程中应当重点提高对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有效把握能力。

4.强化专题训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在后期的复习中,应强化专题训练,比如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写作训练,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5.注意限时训练:无论是进行专题训练还是进行整套模拟试题的训练,都要限时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自己尽可能地进入考试状态,提高自己做题的速度和效率,更好的适应高考的要求。

6.练习近2-3年高考真题:这是最好的题,其命题趋势与难度非常稳定!且重复率很高。

政治

个别知识点有调整

西安交大附中 高级教师 蒋云贵

西安交大附中 一级教师 张康

■〔命题趋势〕

与2008年相比,2009年《考纲》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比如《政治常识》只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处变动。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复习要点〕

在复习中应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抗震救灾,共建家园;百年奥运中华梦;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举措;金融危机及化解对策;“神七”遨游太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抗旱救灾等热点的学习。对热点的复习,始终要牢牢把握政治学科特有的使命,那就是必须凸现国家意志和政治价值观。比如,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反映国家重大决策成果的、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极具前瞻性意义的等。《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其中对此问题的复习不仅要依据教材进行相关问题的梳理,还要结合本年度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国家意志进行全面分析理解。

■〔备考建议〕

高考复习分为三部分:考点知识、时政、习题训练。

依据高考大纲,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记准用活知识,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①知识点整合,理顺条理,注意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对基本知识点要理解,达到融会贯通,且忌支离破碎。要领会教材精神,记准观点及学科术语;②练习配合。加强基础练习,选近年高考题,体会高考试题难易及要求;③渗透社会热点,注意研究它是如何体现课本知识并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

时政复习要关注社会现实,领会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做到:①多角度,立体思维;②纵横联系;③注重思路及分析。

习题训练,注意培养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比如书写整洁、答题规范、正确使用学科术语、注意得分点特别是举一反三能力。如问答题要求学生会审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

历史

“小字内容”不容忽视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高级教师 马冬妮

〔命题趋势〕

近三年来,历史学科的全国统一高考试题波动较大。06、07年在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和记忆能力与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上发生着震荡;06年注重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特别是记忆能力的考查,没有体现出即将出台的新课程的理念;07年矫正为注重能力的考查,其中一道阅读材料题为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一些学生反映看不懂材料。而08年的高考题就显得比较适中,选择题不偏,既和基础知识联系密切,又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学实际;材料题不难,所给材料读得懂,并可以利用材料回答问题。马冬妮认为,今年的高考题应该更多的延续08年试题的风格。

■〔复习要点〕

学生首先应仔细研读考纲中的文综考核目标与要求,了解高考考哪些方面的能力。再依据历史考纲中的考试范围,全面、准确的掌握考纲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突破重点、难点,特别关注热点问题。08、09年的社会热点多,而且悲喜交加,影响大。如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08、09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这些重大的热点问题,很难不被高考命题者所关注。新旧中国的历史变迁,世界市场体系及各个时期各国的经济政策、人类共同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事件等都能与以上热点挂上钩。近年来,高考试题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而历史教材中,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多为小字阅读部分,在复习时,属于《考纲》范围的这部分小字内容不容忽视。

■〔备考建议〕

在近期这轮复习中,一方面要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古今中外纵向横向融会贯通的复习,学会将较为分散的知识既能分类梳理,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在将来的高考答题中,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全面准确。

再次,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应试能力的训练,掌握审题技巧,要将审题失误减少到零,答题要做到全面、准确、简练。在最后一轮的复习中,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反思,查漏补缺,消除疑难问题,在习题演练中,除了重点、难点、热点之外,一定要关注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地理

关注“北方干旱”

西安中学 高级教师 饶春

■〔命题趋势〕

2009年考纲与去年考纲相比,有一处文字上的更正:即将“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中“欧洲东部和北欧”的表述更正为“欧洲东部和北亚地理”中“欧洲东部和北欧”的表述更正为“欧洲东部和北亚”。与世界十三个分区内容一致。从考试试题命制趋势来看,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试题设计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如今年的北方干旱等。

■〔复习要点〕

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也是地理学科特点的具体体现。包括:空间定位和地理图表判读与表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及其影响、不同水体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成因、变化,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成因,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的区位因素分析和动态发展变化。

■〔备考建议〕

通过第一轮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理基础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主干知识的应用,结合新闻热点,提高地理应试能力。

1.以问题为出发点 编织知识网络

在历年的高考中,地理试题以案例形式来引入问题,考查地理知识和基本能力。而教学中则以地理知识体系为脉络,编织地理知识脉络。复习时应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联系所学知识,编织网络,完善思维。

例如:“北方干旱”事例,可以链接到灾害发生的表现、灾害的关联性、空间分布、成因、应对措施和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2. 强化图表语言 学会分析运用地理图标

针对地理光照示意图,在复习中要充分实践,运用手电筒、地球仪观察不同 针对地理光照示意图,在复习中要充分实践,运用手电筒、地球仪观察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并学会绘制多角度光照图。考试中出现的局部光照图,要学会还原到地球整体光照图中,找到观察的角度,再根据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判读。

针对等值线图,一定要熟记判断原理。如数值推断、数值变化归纳、走向描述、弯曲成因分析等方法完成题目要求。

针对地理统计图标,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问题,回归知识体系或生活经验。

物理

考查以“力、电 ”为主

西安高新一中 高级教师 姚向龙

■ 〔命题趋势〕

姚向龙预测2009年的高考物理考查以“力、电”为主,从参考试卷来看,除了4个选择题外(占24分),其余试题均考查力电知识,预计涉及这两部分的试题在今年高考中仍会达到80%以上,预计考试难度会与去年差不多。

■ 〔复习要点〕

主干知识: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知识点,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几个守恒定律等。

非重点部分的重点知识:反映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点,如微观量的估算、光电效应、能级、衰变规律、质能关系等。

其他重要知识点:如波、功能关系、场的概念及场的叠加等。

要的研究方法:如估算法、理想化模型、图像法等。

中学教学的薄弱环节:重结论、轻过程;重定量计算、轻定性分析;重理论、轻实验;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重学科知识,轻联系实际。

科技的最新成果、国内外重大事件涉及的物理问题。以实际的背景命题;模型化问题的实际价值。

■〔备考建议〕

复习应注意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考训练应以中档题为主,只要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完全可以应对较难的考题。

严格解题规范,归纳解题方法,对所做的题适当地归类将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新题实际上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整理错题,整理容易出错的地方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题重点考查运用所学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来解决新情景下的实验问题,除了要亲自动手,熟悉规定的学生实验、书本上的重要演示实验外,还要重视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日常训练实战化,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时间效应观和扎实的基本功,力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试题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

化学

注意社会热点问题

西安高级中学 高级教师 杨生

■ 〔命题趋势〕

预测2009年高考化学试卷的长度、难度与2008年基本持平,稳中略有变化。

■ 〔复习要点〕

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会出现关于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会渗透新课程理念。《考纲》基本涵盖了初中到高中诸多知识点,但主要考点还是集中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具体有: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或者不正确的是、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及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诸概念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与判断、元素周期律及应用、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理解)与分子结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判断)、晶体的类型及其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及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电离平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的实质、氢离子浓度和溶液的PH值计算等)、反应热的概念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与简单计算)、有机化学基础(以典型烃类及衍生物为例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辨析、同分异构体的列举、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氯、硫、氮、碳、钠、镁、铝、铁为主掌握其形成的单质和常见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及综合技能、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化学用语(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等。

■ 〔备考建议〕

最后三个月化学复习应紧密结合《考纲》,依纲扣本,回归教材,正确处理 最后三个月化学复习应紧密结合《考纲》,依纲扣本,回归教材,正确处理课本和训练题的关系。关注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并进行应试技巧、答题规范训练。关注化学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题型。

生物

侧重考查知识内在联系

西大附中 高级教师 姬爱莲

■〔命题趋势〕

2009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与2008年内容相同,近几年全国卷生物试题编排合理,难度适中,预计2009年生物高考试题的特点为:1.试卷结构稳定,注重综合;试题围绕大纲,突出重点;难易适中,侧重于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2.新课程理念在高考中将有体现,试题会有新理念、新课标的影子,这有利于与新课改的接轨。3.主干知识还是高频考点:基础题仍会占一定比例;以细胞、代谢、遗传、调节、稳态、生态、生物工程为重点;图、表、曲线仍为考试题干提供信息的形式;以实验和实验为背景的试题会有出现。

■〔复习要点〕

生物学科重在专题复习,特别是涉及生物技术的专题。主要专题如下:

①细胞(物质基础)专题②代谢(生殖发育)专题③调节与稳态专题④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专题⑤遗传、细胞工程与育种专题⑥生态专题⑦实验专题:实验复习要加强,实验考查分“验证”、“探究”两大类,对所学实验都应做到:原理清楚,目的明确。设计实验时注意:变量唯一,设有对照,分析结果,结论恰当。

■〔备考建议〕

姬老师建议,近期复习时,应夯实基础,以考纲为“纲”,跳出题海,不要见题就做。没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很难形成的,基础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学生形成各项能力的前提,而这一环节正好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现行复习应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综合,力求夯实基础为后段复习做好准备。

复习中,注重梳理单元知识点,解析知识层次,掌握基础知识、明确主干知识,理解隐含知识和实验。要达到能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恰当使用生物学术语、原理、概念,阐述生物学事实,理解生物学中常用图表含义,能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用简单科学的方法验证生物学事实或探究导致生物某一现象的原因等,对结果解释分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求高考大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及解释(要全,谢啦)

1. 高考语文都考什么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纲确定的篇,还要考其他的课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阅读一项中的文言文都是来自课外的,涉及人物传记的尤其多。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高中的语文学习,扩大阅读量,强化阅读能力,注重积累,注重实际运用。

在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阅读(科技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推断时间,需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扩展资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3、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人民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怎么去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呢

接到系统发来的您的求助,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两次(怎样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呀 文言文怎样去理解)答案都很荣幸被采纳了。

楼上的朋友所提供给您的四点,就是我回帖中给出的建议,如果您还不满意,那再多说几句。上面四点是文言文学习和阅读的通用方法,如果要上升到非考试要求的“更好”,那就要站到提高个人古文素养的高度了,换句话说,就是要用目前各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学习要求了。

要达到素养这样的要求,除了要加大经典文言文的阅读(强化第三条)强度,培养自己的文言文语感外,还需要加大阅读范围,注意中国传统经史子集文化的学习,增加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思想……。具体阅读范围和阅读方法,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帖,链接如下:我自己的古文水平就是这样因兴趣扩大阅读范围而点滴积累起来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 怎样才能答好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应考时,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在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通读材料后就能明白,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总叙之后具体写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计退凶奴,饮食与士共之,引刀自刭,天下皆为尽哀;突出表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廉洁自律、爱兵如子、勇于承担过错的性格特点;作者对其大加赞赏和推崇。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不及其余的毛病,又利于局部分析,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浏览选项,题中取巧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

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00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

如2002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

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死”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终究死在这上面”、“一直到死”等。

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依据,就能更准确的解答考题。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 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辩清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据文证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考察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四、审视选项,逐一排除 运用前面的三种方法,经过前面的三次反复都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得进入第四步,仔细审视考试题目,充分利用已知信息,逐一排除错误选项。

如语文2002年全国卷12题,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组,“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后一句是学生学过的,很容易知道是介词“把”、“拿”的意思。前一句的“以”如果讲成“把”、“拿”就讲不通了。

两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相同的。其余几组是否相同,也要逐一判断,以作检验。

B组,“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后一句是考生熟悉的,加点的“会”是“恰逢”、“正遇”的意思。

用此意思解释前一句的“会”,也是正确的。C、D两组也可以用学过的后一句去比较、类推前一句,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释,达到逐一排除的目的。

4. 收集2009年语文高考的古文题目(含答案)

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动,经常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答案和解析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

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

谁有2009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一、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 拔白败拜报 暴悲北备被 倍背奔本逼 彼辟蔽毕便

遍表并伯薄 泊博步裁苍 操草策曾差 尝长超朝陈 称诚驰冲出

除处川垂辞 次刺促错达 殆怠旦独笃 度断夺发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复盖苟 鼓固寡国过 何恨厚胡患 或疾即既将 解结矜竟就

绝堪克困怜 弥靡莫能内 迫期奇迁劝 却如若色稍 审甚识适是

书疏数孰属 率私遂涕图 徒王望微闻 恶悉相谢幸 延阳要宜狱

再造贼振志 治置诸族左

2008年11月第一版

2009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25 0:01: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9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语文科高考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考试对象为2009年全体考生。

二、考试目标

高考语文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试题分别从阅读、写作两部分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考试内容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确定以下为考试内容。

1.识记与理解

1.1写出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和文化常识。

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3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1.4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5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1.6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1.7理解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1.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2.分析与综合

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3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4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2.5根据作品内容,通过合理推断和想象,作适当拓展。

3.鉴赏与评价

3.1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

3.2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4.表达应用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4.1选材立意

4.1.1准确把握题意。

4.1.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

4.1.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主旨明确。

4.2结构布局

4.2.1结构完整、严谨。

4.2.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语言表达

4.3.1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3.2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3.3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

四、考试细则

1.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2.试卷测量目标的比例

试卷测量目标比例:

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约为54%;表达应用约为46%。

3.试卷结构与分值

试卷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

阅读80分(现代文约占38分,文言诗文约占42分),写作70分。

试卷总分为150分。

4.试题难易的比例

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3:7。

5.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6.题型

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附录:

2009年上海市高考文言文300个常见实词表

一、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

哀爱安按案 拔白败拜报 暴悲北备被 倍背奔本逼 彼辟蔽毕便

遍表并伯薄 泊博步裁苍 操草策曾差 尝长超朝陈 称诚驰冲出

除处川垂辞 次刺促错达 殆怠旦独笃 度断夺发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复盖苟 鼓固寡国过 何恨厚胡患 或疾即既将 解结矜竟就

绝堪克困怜 弥靡莫能内 迫期奇迁劝 却如若色稍 审甚识适是

书疏数孰属 率私遂涕图 徒王望微闻 恶悉相谢幸 延阳要宜狱

再造贼振志 治置诸族左

二、初中文言文140个实词

昂傲包比鄙 兵病察彻乘 从当道得定 伐犯方负赋 更故顾观归

好号还会惠 及极济计加 假间简见节 竭尽进居举 具俱聚决类

临虑论漫灭 明名命谋难 平戚启强请 穷求取去全 任入塞善少

舍涉生胜师 施实食使释 恃属说顺素 汤通痛退亡 为务徙狭鲜

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 业遗贻夷异 易诣益阴引 盈余逾缘远

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

其中 属 字,初高中重复收录。

巧辨文言虚词

一、文言文虚词的考察对象

今年的考试大纲把文言文虚词减少到18个,他们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夫、与、则、者、之。

二、文言文虚词的考察方式

文言文虚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一般的考察方式有:

(1)从下面四组虚词中,选出用法和意义一样/不一样的一项

(2)选出下面对加点词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3)选出下面四个选项中和其他三个选项不一样的一项

三、文言文虚词的解题捷径

下面我们将告诉同学们一些解答虚词题的小技巧,怎样在已经有一定虚词积累的基础上来做虚词题呢?

一、原文代入法

当你不理解一个虚词的含义的时候,你可以猜测,揣度(有的题目的选项提供了虚词的答案),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或原文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个含义放到原文当中去检验。

如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的A项为: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同样该题D项也可用此法进行判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以此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益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B所涉及的两句: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第二句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二、结构分析法

我们知道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这一规则不仅仅适用于实词,也适用于虚词,同时有些虚词在句子结构的某一个特殊的位置,决定了这一虚词的常规用法。比如都在宾语前,可能就都是和宾语构成了介宾关系;在句首与其他词语关系不大,可能就是连词。

如2001年高考第13题D项: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再看该题正选项B项: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首先补出两句的主语,一为田单,一为怀王。由原文可知,田单乃诈降,是施动者,“降”的对象是燕军,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而第二句中施动者是郑袖,受动者是怀王,怀王放在前面作主语,从语法结构来看这是一个被动句,所以句中“于”作“被”讲,进行这样的语法分析后,该项中两个“于”显然不同,符合题目要求。

三、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上下文,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如2001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12题D项: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文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俾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轸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可见,此处“则”也为连词,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已经、倒已经”,两个“则”用法各异,符合题干要求。

四、辨别标志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惟利是图”)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用来……的”;“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6题要求将“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解答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再如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C项: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俗也/宋何罪之有。两句中的“之”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一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一是宾语提前的标志,两者显然不同,可迅速进行排除。

在分析文言虚词的具体含义的时候应该多方面考虑,可能要结合几种分析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超级体验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未,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豪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诚狱讼,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比较下列两组句中“为”和“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答案9.D(前“为”为“做”,后“为”为“给”。前“以”为“因为、由于”,后“以”为“用”。)

解析从语法结构分析,第一个“为”在名词前,第二个在动词前,很显然是不同的用法;两个“以”都在句首,充当介词,可以利用语境和代入法来判别意义的不同。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氓肃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⑤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林》

⑥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天津高考关于历届高考语文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答案和解析文言文选文变化较大,但也在情理之中,自2006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无规则性可言,2006年的“序”体文,2007年的“说”体文,2008年,人们猜测最热门的“记”体文并没有在人们的期望中出现,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又回到了传统——“纪传”体。正在大家不知今年到底会考什么“体”的时候,“狼”终于来了——“记”体文出现了。命题者可能考虑到人们的“接受度”,文章阅读的难度不大,三个选择题的设置也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有所变化,外甥打灯笼——照旧。但虚词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文言翻译把近三年试题中两句话翻译变为三句,这实际上也就是降低了难度。

答案4.B 5.C 6.C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答案7.(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杨士奇(1365—1444 年)名寓,明代泰和(今属江西)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同为朝中重臣,是当时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朝廷诏令、奏议多出其手,文风平正纡徐,典雅工丽,于“三杨”中最为著称。

《游东山记》名为游记,却由写人开篇,以抒情结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东山一带宜人的景色,而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情态:隐溪的持重,立恭的儒雅,千户的豪爽,道士的憨态,以及着墨不多的无名老者,无不呼之欲出,如在眼前。作者看重蒋氏父子的交往和陶醉于东山之游,正是因为那种古朴淳厚的人际往来与宁和幽远的田野之趣。而所有这些都以一种“极平不费力”的笔调淡淡写来,却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杨士奇学欧阳修散文风格的成功之处。“东山”在湖北武昌东面。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全国卷1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全国卷2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荀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登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北京卷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7分)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星垂平野阔, 。 ,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杯》)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杜牧《阿房宫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秦观《鹊桥仙》)

13.(7分)

①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③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④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津卷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4)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14.(5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吾尝终日而思矣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风飘飘而吹衣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回首向来萧瑟处

江苏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⑷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

⑹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参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安徽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况《劝学》)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5)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8)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1)驽马十驾 (2)天下归心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谈笑有鸿儒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回首向来萧索处 (8)薄雾浓云愁永昼

解析本题承袭了近三年来的题型——8选5,且都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篇目。期望能进行到底。

江西卷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 五四 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 马尔克斯 。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邶风?静女》)

(3)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才》)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答案(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可待”写成“岂待”,“ 万顷”写成“万倾”,“怎敌他”写成“怎敌它”,“至”写成“致”。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四川卷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诗经?邶风?静女》中“ , ” 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荀子《劝学》说:“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 ,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汉代五言诗《迢迢牵牛星》的“ , ”,写出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

李白《将进酒》说:“ ,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13.略(参见教材)

福建卷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 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哀民生之多艰 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徘徊于斗牛之间

浙江卷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_____________。(欧阳修《秋声赋》)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 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25.(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2)乱石穿空 一时多少豪杰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4)是谓天地之义气 春生秋实

(5)通古今之变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宁夏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2)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三)(6分)

(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重庆卷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的代表。

13、(1)、淮水东边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忧 (5)、罗曼?罗兰 (6)、桐城派

辽宁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说尽心中

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

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湖北卷

15.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①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 ”。(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③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④ ”。(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

(3)雨果是19世纪 ⑤ (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法国)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⑥ 》中的主人公。(《围城》)

答案①郁乎苍苍,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焚百家之言,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法国,⑥围城

湖南卷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蜉蝣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节选)》)

(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诗)

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杜甫 《客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答案]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①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②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广东卷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后值倾覆,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4)峰峦如聚,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反”写成“返”,“ 受任”写成“受命”,“ 潼关”写成“童关”。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上海卷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文章标签: # 高考 # 能力 #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