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21年苏北中学中考录取线_苏北中学高考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考上汕头金中有多难?怎样努力才可以考上?急。。。2.2010潮阳实验学校高考怎么样?要具体数据。3.苏北中学的办学历史4.问:今年汕头高考有700分以上的吗?5.泰州市第二中学的学校简介6.靖江市靖城中学的校史沿革澄海置县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

1.考上汕头金中有多难?怎样努力才可以考上?急。。。

2.2010潮阳实验学校高考怎么样?要具体数据。

3.苏北中学的办学历史

4.问:今年汕头高考有700分以上的吗?

5.泰州市第二中学的学校简介

6.靖江市靖城中学的校史沿革

2021年苏北中学中考录取线_苏北中学高考

澄海置县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为汕头市市辖县。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特色产业 玩具礼品业是澄海最具有特色的行业,也是澄海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它的形成和聚集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澄海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拓展外经贸发展空间,对规模较大企业实行用电、用水优惠,着力为企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玩具礼品做强做大,涌现出奥迪、骅威等产值超亿元企业和10多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了产业链上一批中小企业的专业生产。政府还转变职能,帮助企业组建了玩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行业间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从事玩具礼品生产的企业达2800多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成,连同带动的产业增加值,已是全区国内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澄海是“中国抽纱”两大发源地之一,纺织服装工业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充分利用侨乡优势,通过“三来一补”,兴起“三资”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使纺织服装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毛织服装业招商引资方面,注重“项目带动”,采用内外联手的方式,实行遵循市场法则的产业链招商,通过合作经营,使毛织服装业能够更加敏捷地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商要,从而进一步提升澄海毛织服装业的产业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涌现出“金奇洋服”、“鸿泰毛衫”、“万沣毛衫”、“天辉毛衫”、“雄业毛衫”、“群发毛衫”等一批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为仅次于玩具礼品行业的第二支柱行业。 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8年)。 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邮编:515800。代码:440515。区号:0754。拼音:Chenghai Qu

基本概况

澄海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的韩江下游三角洲,东南临南海,西南紧邻汕头特区,西北接潮州市,东北接饶平,南与南澳隔海相望,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 澄海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宜人,酷热期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区境位于粤东韩江下游出海口,水网密布,海河堤线长,历史上春旱、夏涝、秋潮、冬涸,自然灾害较多。全市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 69.79万(2000年末户籍人口),人稠地狭,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建制县(改区前)之冠。旅居海外华侨众多,是个著名侨乡。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调整结构之后,澄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国后,澄海历任党政领导及农林水部门,十分注意农田基本建设,实施治水改土,修建“六桥二堤”,从根本上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抗灾能力,199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澄海通国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增加农业投入,终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后获得全国第一个“粮食千斤县”和全国第一个“吨谷县”的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澄海工业生产(含乡镇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产值倍增,“三大产业”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57.6:29.6:12.8,到2000年成为18.4:48.4:33.2。因此,澄海置县后国民经济长期经历“耕三渔七”、“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格局,已成为历史时代的轨迹。工业、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飞快发展。包括收入、消费、居住、储蓄等方面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区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由1995年的48.2%降到2000年的44.85%。商业贸易呈现购销两旺;外经贸进出口总额、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款额不段增长。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旅游事业日新月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自然地理

位于东经116.80°北纬23.48° 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全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22平方公里,约占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里,约占10%;水域面积占9.6%。 澄海的土壤分布于赤红壤地带,耕地土壤肥力属中等,但地势平坦连片方格化,水稻土占八成,成熟化程度高,而且排灌十分方便,可以水旱轮作,生产潜力大。

人口状况

澄海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区)份。全区总人口75万人,总面积345.2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056人。 澄海文化基础较好。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15243名学生。现全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1万名。 澄海区15-64岁的人口为56万多人,占总人口66%。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构成年轻,文化素质较好,因而劳动力素质较好。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不断发展,澄海外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现在,常年外来人口保持在10万人以上。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有旅外侨胞约75万人。 澄海人杰地灵,文教昌明,俊才辈出。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哺育出潮州前八贤中的卢侗、张夔,潮州后七贤中的唐伯元,明经济概况

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工业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价、电价、规费等,以及优化服务等方面,多方吸引国内外客户到澄海投资兴办实业。同时,鼓励国营、集体、三资、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一齐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全区初步形成以轻型加工业为主体,塑料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建筑材料等支柱行业相互配套的工业新格局。全区工业企业5600多家,其中宜华集团公司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44种工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5种产品荣获部优、省优称号,塑料、工艺、玩具、南金等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塑料行业,共拥有塑料生产企业近千家(注册),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仅自动、半自动注塑机达1万台(套),生产塑料玩具、塑料工艺、塑料日用品、塑料配件、塑料建材五大类产品,年创值20多亿元,被国内外称为塑料城。 专业镇—— 东里镇(广东省五金工具专业镇) 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位于潮、澄、饶三市交界处,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东里镇是汕头市澄海区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潮汕地区的著名侨乡,镇内的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环境十分优良,是全国500个城镇示范点之一。 东里镇现有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近1000家,并己逐步形成五金制品作业、针织服装漂染行业、工艺玩具行业、橡塑行业、印刷包装行业等五大重点行业,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五金制品行业。2005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五金制品专业镇。 莲下镇(广东省日用化工专业镇) 莲下镇位于汕头市澄海中心城区北侧,南靠韩江支流莲阳河,东临南海,西倚凤鸣山,是澄海工业重镇。素有“侨乡”之称,人杰地灵,人文蔚盛,商贾云集。国、省道横贯两翼,不出半小时可直达汕头国际机场、汕头港、澄海莱芜码头、汕头火车站,区位优势尤为突出。现辖30个行政村,人口10.61万人。区域面积56.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1平方公里,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2006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省日用化工专业镇。连年来先后被国家省部委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乡镇党委”、“文明村镇”、“文明示范镇”、“乡镇企业百强镇”等荣誉称号。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莲下镇委镇政府本着“科技兴镇,工业强镇”发展思路,致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园区规划和建设、特式产业的培植和发展彰显了工业重镇的位置。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65.6亿元;税出1.42亿元。业已呈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日用化工、木制品、工艺玩具、造纸印刷包装、毛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日用化工是近几年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的行业,现在大小企业80多家。广东名臣化妆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姣姣者,其“蒂花之秀”化妆品、日用洗涤品系列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家免检产品”。企业正发挥着龙头带动的社会效应。发展中的莲下日用化工工业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色:产品种类繁多、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硬件配套上档次、己形成生产社会化产业链: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莲下现在打造特色专业镇的同时,正描绘着科技创新三年发展规划,致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凤翔街道(广东省玩具专业镇) 澄华街道(广东省毛衫专业镇) 盐鸿镇(汕头市包装材料专业镇) 农业 澄海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美誉,是著名的农业高产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澄海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五大联围防洪防潮大堤和6个灌区的灌溉排水系统,兴建四座桥闸,保水调节水位,实现排灌自流化。 韩江堤围全面达到二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部分达到五十年一遇的设防标准;海堤具备抗击十一级台风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亩产千斤县,荣获“粮食亩产量甲全国”的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在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活跃了农村经济。 粮食再创高产,1989年稻谷年平均亩产1075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高产超吨谷的县份,1991年获国务院授予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此后经努力,连续十二年保持亩产“吨谷市(县)”的殊荣。年蔬菜种植面积24.73万亩,总产量72.3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产量4.98万吨;“三鸟”饲养量2295.18万只,生猪饲养量23.88万头;水产养殖面积4.6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09万吨。全区水产、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总收入26.4亿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莱芜紫菜、白沙狮头鹅等澄海农特产品驰名海内外。 外引内联 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侨乡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外引内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区共引进香港、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到澄海落户。兴办三资企业475家,来料加工企业31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服装、工艺、毛织、化工、塑胶、食品及餐旅业、房产开发等20多个行业。在引进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80%以上。 建成了泛海木业有限公司、华翔塑胶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做好外资引进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内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协作。目前,澄海已同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商贸旅游 澄海区按照“大市场、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设专业市场和多功综合市场为重点,先后新建扩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性综合性集贸市场。全区共拥有水产、塑料、服装、蔬菜、水果、粮食等专业综合市场50个,经营总面积47.75万平方米。这些市场连结全区村镇,面向全国,既较好地服务了当地群众生活,又增强了当地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辐射功能。 澄海塑料专业市场,经营几百个系列近万个品种的塑料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2000年成交额17.25亿元,比1980年增长13.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1亿元,比1980年增长31倍。与此同时,澄海区利用毗邻特区、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大力组织产品出口。至200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9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873倍和10.4倍。 澄海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宾馆、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评为二星级的2家,相当于二星级的4家,三星级的1家,四星级的1家;客房约1712间,床位3036张。此外,还有营业性歌舞厅67家。 目前澄海旅游资源已经初步开发利用,较有规模的景区共有5处。即:莱芜旅游区、陈慈黉故居、郑王衣冠墓、塔山风景区和冠山风景区。2004年澄海区共接待来澄旅游人数98.8万人次,各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目前,共有旅游企业8家,各旅行社已开办国内旅游线路68条。

澄海向来崇文重教,古称“海滨邹鲁”,今享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 、"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 、"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美誉,文化基础厚实。1983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4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7年成为全国“两基”先进市;2001年再次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四个);1999年被列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市),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全区现有中小学校152所,其中小学123所(公办122所,民办1所),中学29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10所,高级中学4所);省一级学校7所(其中小学2所,初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4所),市一级学校4所,区一级学校31所,达标学校21所;幼儿园19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加挂职业教育中心、广播电视大学牌子);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137056人(小学生75371人,初中生41902人,高中生19783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1485人;3—6岁幼儿适龄儿童入园22475人。教职工总数6943人,其中专任教师5610人(高中教师995人, 初中教师1994人,小学教师2621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9.6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3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4%。 2006年全区3—6岁幼儿适龄儿童入园率为83.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97.6%,“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0.91%;小学生年辍学率0.07%,初中生年辍学率1.76%,各项指标均符合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2006年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3.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3%。目前,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新体制。教师工资由区财政按时统一足额发放;撤销各镇(街道)教育办,设立教育指导组,配置符合任职资格的教育事业编制的教育专干。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及交流,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以及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已归口区教育、人事部门管理。全区中学教职工的工资、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政策性补贴由区财政统一发放。中小学收费资金由区、镇财政直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中小学收费全面执行“一费制”。 ——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实际,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以及规范化学校的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校舍建设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2003年至2006年全区新增校舍建设面积达到164972平方米;撤销了一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和效益差的中小学,促进了全区学校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全区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区直四所高中发展较快。澄海中学顺利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苏北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中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实验高中通过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评估,全区高中教育形成了以澄海中学领头、三所省一级学校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全区高中优质学位占了一半。 ——整合资源,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重抓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启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程的建设。2006年秋季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招生940多人,开学各项工作进展正常,有效地整合了该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一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特别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2006年高考全区上线总人数3744人,占考生总数的72.7%,省线上线2373人,其中本科上线(2B以上)1635人,占考生总数的31.8%,比去年增加145人。上层生、尖子生增幅较大,全区总分800分以上的考生2人;700分以上107人,比去年增加36人;全区个人单科800分以上27人,比去年增加20人。三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第四,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全区中小学生犯罪率为0,违法率0.007%,违法率比去年减少0.004%, ——大力实施“科研促教”工程,提高教育改革发展的科研“含金量”。加强科研机构、队伍、制度和基地建设;做好教育科研规划、管理、指导与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教育课题科学研究,奖励并推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产生一批科研成果。我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形成区、镇、学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一批课题获得市、省、国家的教育部门的立项确认,其中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各1项,市级课题18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从校级到全国级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教研室主持的“中小学语文多读、精讲、精练教学实验”和实验学校主持的“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分获广东省第一届和第四届普教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澄海中学的“精致教学模式研究”和教研室主持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实验”等课题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加强艺术教育。我区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积极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确定了华侨中学、莱芜中学、实验学校等13所学校作为区艺术教育工作农村学校、实验点学校。采取措施,建立潮汕文化艺术资源库,拓宽教学渠道,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建立展示活动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支初具规模、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2005年10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点学校圆满完成课题结题,总结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2005年全区共有1608名考生考上高等艺术院校,其中本科558人;五年来共有369人次获国家级奖励、77人次获省级奖励、385人次获市级奖励。在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澄海中学学生林楠获全国一等奖;华侨小学李佳伶老师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教学设计一等奖。2006年10月我区承担教育部的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课题获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二级课题研究成果特等奖(全国仅3个)。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人事管理,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澄海区中小学2004至2005学年度聘任工作方案》,新聘期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有明显改善。对新聘期部分中小学校行政领导进行考察调研,有效地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行政能力,促进了中小学校行政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师资水平。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业务培训,对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他们参加对口专业的函授,或选派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学习。对我区初中、小学小部分原来所学的专业与现从事任教学科不对口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全区参加培训3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校长的管理水平。三是制订政策,吸纳教育优秀人才。近几年招聘了一批国家、省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及经考试录用的澄海生源本科毕业生,有效地缓解了我区高中教师紧缺的局面。目前全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9.65%。 ——加强教育督导,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落实“依法治教”,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促使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创设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行校务公开,全面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督导力度,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制订了依法治校的规范化要求,组织实施新课标等专项督查,及时纠正办学过程的违规行为,提高了学校行政领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教师的依法施教的水平,推动我区中小学的规范化建设。三是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促进依法治教。总结“四五”普法的经验,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动员和规划,在教育决策、教育行政评估、收费、招生、学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效规范了管理行为。 ——抓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属地管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开展“澄海区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突出重点,防消结合,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实际技能及应急逃生自救能力。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接送车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等活动,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强化股室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师生,为民办好事实事。二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制,抓好领导班子廉洁自律,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

科学方面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先后有57个科研项目获国家、省科研成果奖,21个项目列入国家、省星火计划,共有2个科技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16个居国内领先水平。 上市公司 境内名企宜华集团属下的宜华木业(600978)、宜华地产(000150)、东方锆业(002167)、奥飞动漫(002292)以及星辉车模(300043)都是是澄海地区目前的上市公司。 名人 泰国名企正大集团属下的卜蜂莲花(原名:易初莲花,正大万客隆)创始人之一兼泰国首富谢国民先生(其父亲谢易初)祖籍系澄海区人。 旅游 1、科隆千树园位于澄海区广益街道官湖村。 2、陈慈黉故居-迄今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陈慈黉先生早年靠卖米为生,战乱年代举家前往泰国发展。 3、澄海温泉度假村 4、澄海莲华盛安古楼 5、南澳岛 6、莱芜 7、上华冠山书院

考上汕头金中有多难?怎样努力才可以考上?急。。。

苏北中学比较好,学校周边生活设施也非常完善。

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学校于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13年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验收。

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公办教职员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56人,专任教师中具备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共128人,中层以上行政干部14人。

师资队伍中,有汕头市名教师、汕头市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澄海区名教师、澄海区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等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2010潮阳实验学校高考怎么样?要具体数据。

不是很难的,初二开始努力,到了初三最后一学期就拼命了,差个30分内以内的家庭条件允许就去看看能否找人弄进去,其实金山中学也不就是全汕头最厉害的,厉害的就每年高考出的那十几个尖子,其他的学生和澄海中学的中上学生也差不到哪里去,不就是为了将来考个好大学嘛,汕头现在还有很多厉害的学校,就律怀汕头一中朝阳实验什么的也很好,尖子生多,读什么样的高中其实都差不多,市级以上的高中都一样,只要你努力,一样能考上好的大学,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有些人考入苏北中学后很努力,最后也不过考个2B3A的,可是有些只是考了个东里中学,最后却考上了广东工大,苏北的档次比一个镇的中学高多少你自己心理清楚,这就是你努力多少和努力的方法的原因了,话又说回来,那个考上广工的未来也不一定就比这个考了3A的差,所以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要努力,结果一定不会让自己遗憾了,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苏北中学的办学历史

我校高三年级在今年高考中再次取得高含金量和大面积丰收的辉煌成绩。

一、高含金量。

(1)总分尖子群体大。理科690分以上四人,占汕头市七分之四;680分以上二十人,占汕头市28.2%;650分以上178人,占汕头市20.1%。文科660分以上两人,650分以上十人,占汕头市40%;630分以上33分,占汕头市24.4%。理科四人进入全省前100名,五人进入汕头市前10名;文科七人进入全省前100名,五人进入汕头市前10名,文理科进入汕头市前10名共十人,居汕头市第一。

陈妍如以698分勇夺汕头市理科状元!

陈培楷694分 汕头市理科总分第三名,蔡洁珠693分 汕头市理科总分第四名

钟晓珠693分 汕头市理科总分第四名,黄 丹689分 汕头市理科总分第十名

吴泽宾666分 汕头市文科总分第二名

郭丹彤660分 汕头市文科总分第四名,郑腾豪659分 汕头市文科总分第六名

林哲敏658分 汕头市文科总分第八名,蔡涵青657分 汕头市文科总分第九名

(2)单科尖子突出。

1科次获得省单科第一名,6科获得汕头市第一名。

黄家敏理科英语148分,获得省英语单科状元!

理科语文:陈妍如135分,获得汕头市理科语文第一名。陈培凯134分,汕头市第二名;张弛、黄楚杰133分,汕头市第三名;解小佳131分,汕头市第十名。

理科数学:黄梓灿144分,汕头市第一名;郭亨凯、黄晓文143分,汕头市第二名;林宇翔142分,汕头市第三名。

理科英语:黄家民148分,汕头市第一名;柯诗婷、杨学濡143分,汕头市理科英语第五名。

理科综合:林泽燕、马晓彬297分,汕头市理科综合第二名;伍衍龙295分,汕头市第十名。

文科语文:林哲敏136分,汕头市第一名;吴泽宾131分,汕头市第六名;许多恬130分,汕头市第十名。

文科数学:陈嘉泽、徐鹏、薛嘉骏141分,汕头市第三名。

文科英语:马夏冰145分,获得汕头市第一名。

文科综合:郭丹彤271分,获得汕头市第一名。

二、大面积丰收。

1、上线率高。我校742人参加高考(1人报考美术),507人上第一批本科线,重点本科率68.4%;713人上第二批本科A线,二A率96.2%; 732人上第二批本科B线,二B率98.8%,742人全部上线,总上线率100%。

2、平均分突出。文、理科八科次均居汕头市第二名。

三、名校垂青。10人有望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问:今年汕头高考有700分以上的吗?

原苏北地区解放前文教事业不太发达,各乡学童小学毕业后大多失学。抗战胜利后乡贤陈卓凡先生带头倡办中学,他邀集各乡士绅共襄其事,得到热烈响应,各乡认摊办学经费,成立董事会,推他为董事长。随后派陈汉英、郑振汉、林修文到海外募捐。时逢抗战后,各地经济不景气,但海外侨胞闻知家乡办学,纷纷慷慨解囊。1946年秋,苏北中学终于创办了,系由民主人士陈卓凡先生倡议,原苏北区各乡集资、海外侨胞赞助建成。选择风伯庙为校址,定名为“澄海县私立苏北初级中学”,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第一届招生200名,入校学生来自现在的东里、溪南、莲华、盐鸿各镇。随后校舍又扩充了两座祠堂。

陈卓凡先生简介

陈卓凡,原名万安(1898——1976),澄海县樟林乡塘西社人。191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与彭湃、郭沫若、杜国庠、王鼎新等人组织赤心社,从事爱国运动。1924年回国,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1925年,随东征军抵汕,受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忠诚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开明治揭,深受民众爱戴。1927年,随北伐军抵闽,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专员),1928年参加了邓演达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组织委员等职。随后接受中共党员杜国庠建议,赴印尼筹得资金四万多元,到上海创办南强书局,聘王鼎新任经理兼编辑,出版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随后又积极参加国民党左派的进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众抗日运动,八年间,历任要职,率所属各部,转战于广东湖南各地。由于他思想进步,倾向***,多次设法营救,掩护被国民党派通缉的革命人士及中共党员,所以为国民党所不容,1945年被免职,抗战胜利后赋闲故里。1946年,陈卓凡深感长期在外,少为桑梓服务,遂萌发为家乡创办一所中学的念头。经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了苏北中学,并亲任校董会董事长。

解放后,陈卓凡先生历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及省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 1953年改为公办,称“澄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

1960年高考录取率列广东省209所中学中的第17名,同年被授予“汕头专区红旗学校”称号;1994年高考杨帆同学获得汕头市理科总分第一名,并列省第五名。

1983年被汕头地区教育局确定为第二批重点中学(即副点中学),1993年被汕头市教育局确定为重点中学

1984年秋恢复“澄海县苏北中学”校名

2000年9月过渡为高级中学

2001年12月被评定为“汕头市一级学校”

2003年4月改称为“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200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3年12月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 学校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公办教职员工171人,其中专任教师154人,专任教师中具备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资格118人,中层以上行政干部15人。师资队伍中,有省名教师,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汕头市名教师、汕头市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澄海区名教师、澄海区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等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

泰州市第二中学的学校简介

6月27日,广东省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放榜。现将我市情况简介如下:

一、上线人数大幅增加,再次实现大面积丰收,呈现高中规模发展实效

我市报考人数39056人,比去年增加5843人。

全市上线总数30209人,比去年增加6234人,再次实现大面积丰收,这是市委、市政府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大发展的直接实效。

● 各批上线情况如下:

第一批(重点线)以上3710人,比去年增加655人。

第二批(本科线)以上14457人,比去年增加2990人。

第三批(专科A线)以上22053人,比去年增加5668人。

第三批(专科B线)以上30209人,比去年增加6234人。

● 体育、美术、音乐类考生共上线829人(其中体育类57人,美术类598人,音乐类174人),比去年增加157人。

二、高分上线人数众多,成绩含金量高,汕头学生获得更多优质大学学位

我市高分上线人数及占全省招生总数比例、本科上线人数及占全省招生总数比例继续名列全省前茅,成绩含金量高。在全省大学招生总量中,汕头教育争来更多的优质学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教育实惠。

● 640分以上人数335人,占全省10.08%,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第三;

● 第一批以上人数3710人,占全省9.10%,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第二;

● 本科以上人数14457人,占全省7.56%,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第四。

● 根据省招生办规定,总分超出第一批(重点线)分数线50分的考生,可获得优先投档资格,我市获得优先投档资格的考生共439人。

三、高中阵营遍地开花结果,进一步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 市直学校仍然保持先锋引领状态:在总分640分以上考生中,市直学校占50.15%;在总分600分以上考生中,市直学校占39.77%。

●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一级学校成为高中阵营的中坚支撑:在第一批(重点线)上线人数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一级学校占87.36%。

● 区县中学成为高中阵营的主体力量:在总上线人数中,区县中学上线人数占87.11%。

● 面上中学成为高中阵营的坚实基础:在第一批(重点线)上线人数中,非省一级学校上线人数占12.64%;在第二批(本科)上线人数中,非省一级学校上线人数占45.51%;在总上线人数中,非省一级学校上线人数占57.41%。

● 民办学校成为高中阵营的新生力军:潮阳实验学校上线800人、金山中学南区学校上线623人、潮阳一中明光学校上线320人、新世界中英文学校上线304人。

四、一批考生成绩突出,呈现汕头学子风采

● 名列全省单科第一的考生是:

陈泽涛 并列全省理科数学第一名,149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纪智斌 并列全省理科数学第一名,149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王东伟 并列全省物理第一名,149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葛桂鹏 并列全省化学第一名,147分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林妍希 并列全省历史第一名,146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林培芳、林牧微、肖少青并列全省高职数学第一名, 150分 (潮阳职业技术学校)

全市共有111名考生综合科获得满分(150分)

● 全市总分600分以上考生共2346人。其中:

汕头市金山中学573人 达濠华侨中学14人 潮阳棉北中学4人

潮阳实验学校344人 澄海苏北中学11人 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人

潮阳第一中学336人 汕头市河浦中学10人 汕头市鮀浦中学2人

汕头市第一中学266人 南澳县南澳中学9人 潮阳西元中学2人

汕头市澄海中学202人 汕头市下蓬中学7人 潮阳金堡中学2人

汕头市聿怀中学121人 潮阳一中明光学校7人 潮南峡晖中学2人

汕头市六都中学99人 澄海华侨中学7人 潮南两英中学2人

潮阳黄图盛中学67人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7人 汕头市广大实验学校1人

金山中学南区学校48人 潮南砺青中学6人 汕头市翠英中学1人

潮阳林百欣中学44人 汕头林百欣中学5人 汕头市广澳中学1人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43人 汕头市第四中学5人 潮阳谷饶中学1人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41人 汕头市东厦中学5人 潮阳第四中学1人

潮阳潮师高级中学23人 潮阳棉城中学5人 潮阳恩溢学校1人

汕头市第二中学14人 潮阳城郊中学4人 潮阳南侨中学1人

● 列全市总分前十名的考生是:

理科: 文科:

第一名 陈纯杰 688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一名 石佳筠 670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一名 陈镇鹏 688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一名 林 榕 670分 (汕头市澄海中学)

第三名 蔡冰玲 685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三名 陈 敏 668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四名 吴晓玲 678分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第四名 朱 琳 667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五名 吴泽彬 677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五名 郭宇翔 665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五名 郑会昱 677分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第五名 陈晓旋 665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七名 苏晓鸿 676分 (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 第五名 黄佳纯 665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八名 姚淳钊 675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八名 郑绚彩 665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八名 黄少虎 675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九名 范依依 664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十名 姚佑琛 674分 (汕头市第一中学) 第十名 金伟娜 661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十名 王 东 674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第十名 林泽莉 661分 (潮阳实验学校)

第十名 张 睿 674分 (汕头市金山中学)

靖江市靖城中学的校史沿革

百年沧桑,物换星移,与世纪同行的泰州市第二中学于2002年迎来建校100周年。学校坚持以开放教育构建办学特色,以规范管理提高办学品位。学校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泰州市文明单位”、“泰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城市中心,西临主干道鼓楼北路,北靠玉带河,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走进校园,喷泉假山,竹林垂柳,亭榭草坪,明代建筑陈庵,相映如画,既有现代化气息,又不失古典园林之美。

光绪28年(1902)清政府颁发学堂章程,泰州知州侯绍瀛于胡公手创的安定书院内创办泰州学堂,是为今省泰中和“二中”的起始,时名为泰州学堂,1928年改名为私立时敏中学,1941年泰州沦陷,时敏中学继续在城内办学;坚持抗日的师生转移到泰县的叶甸、横庄成立苏北中学。从此,江苏省泰州中学与以后的“二中”(当时称苏北中学)两校分立,二水分流,各自发展。

苏北中学于1943年易名为扬子江中学,1945年8月扬子江中学迁至泓园继续办学。1946年与私立扬子江中学、私立泰县淮南中学合并为私立联合中学,以后先后改名为苏北泰州区私立泰州中学、泰州市私立泰州初级中学、泰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泰州县泰州中学、泰州市泰州中学,1970年定名为泰州市第二中学,隶属县级泰州市管辖(简称“泰州二中”) 。

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学校划归海陵区政府管辖,2000年创泰州二中附属中学,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学校致力于高中发展,2002年以高分顺利通过省级重点高中的验收,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文明单位”,2004年顺利转为首批省三星级重点高中,2006年12月划归地级泰州市教育局直接管辖。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装备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家长示范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泰州二中位于主城区古城海陵东河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逾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丰厚的人文底蕴,泰州二中成为得天独厚的育人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院士、专家、学者,特别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主席胡锦涛同志,1953——1956年曾在此就读初中(时为“私立泰州中学”),成为二中人永远的骄傲。

多年来,贯彻“主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树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的责任意识,以发展学生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才途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高,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在泰州市三星级高中的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1年3月省教育评估院[2011]12号文公布,泰州二中顺利通过三星级复审,正向省级优质高中(四星级示范高中)的目标努力迈进。

靖江县高等小学堂

靖江历史上办了不少书院,其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马洲书院,也因此占据着靖江大半个教育史,她是靖江教育的起端、文脉的开始,其“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的教育观成为马洲人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她为靖江人民树立起了一种高远的、健康的教育观、成才观,成为靖江这块土地繁衍和繁荣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靖江马洲书院与兴化昭阳书院、兴化文正书院、泰兴襟江书院并称泰州四大书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县前300多年,马洲书院即已诞生,那是孔子51世孙孔元虔所建。孔元虔原住泰兴,后迁居靖江西沙。他见那里没有习读场所,便自己出资在西沙孔家祖师堂附近建了一所书院,并以马驮沙的别称“马洲”命名。后来,马洲书院湮没,为何湮没,无史料可考。但靖江作为一个县,岂能没有书院?明代万历年间,知县赵应旅即将迎恩亭改建,成为供诸生读书谈艺的场所。迎恩亭紧靠江边,为首任知县张汝华所建,是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登岸歇足之处。赵应旅命人在亭子的四周围上篱笆,砌了8间屋,其中3间叫“宝伦堂”,5间叫“天章阁”,是书院的格局,但还不是书院。明代崇帧九年(1636年),陈函辉任靖江知县。上任两年后,他对迎恩亭大加扩建,先在篱笆南面建一道牌坊,遁道而入,一边栽梧桐,一边种竹子,中间设栅门。进入门内,有桥、有井;桥下是放生池。池东有石闸一座,启动闸门可引进长江的潮水。石闸之南建有一洞,桥的北面有屋5间。偏东有一阁,名“大士阁”。大士阁临池而建,高20多公尺。登阁远眺,城野山川,尽收眼底。循阁向西又有多幢建筑,包括一幢楼在内,计20余间,且皆以回廊相通。房屋四周,砌了围墙,粉白的墙身配以黑色小瓦,庄重而又典雅。这是一所标准的书院。因为前人建过马洲书院,为表示对前人的怀念和敬仰,陈函辉将此书院仍命名为“马洲书院”。

未隔几年,清兵入关,陈函辉苦心营建的马洲书院在战火中化为废墟。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江坍,陈函辉所建马洲书院遗址全部坍入江中。此间,孔子后裔又在西沙流泅港永宁桥边建了一所书院,也叫马洲书院,不久亦毁。这样,马洲书院便三建三废,成为历史的遗憾。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贾益谦任靖江知县,他得知马洲书院的遭遇,不由感慨万端。怀着对马洲书院创建者的崇敬,他向上级呈文,要求将正谊书院改名为马洲书院。正谊书院坐落南门城内(今靖城中学),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知县杨逢泰所建。共有房屋17间,其中5间前厅、5间讲堂、5间后厅、2间侧厢。论其规模,自然不能与陈函辉所建的马洲书院相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政府明令废科举、办学堂,这时由正谊书院改名的马洲书院已不存在,县府便在其旧址之上,创建了靖江县高等小学堂。

靖江县高等小学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口”字形的两层楼房,式样非常别致::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植以梧桐,又称梧桐庐。底层和上层皆以走廊环绕,穿堂入室,不必遭受雨淋日晒。因其与马洲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楼房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靖城中学便报请县政府同意,将其拆除,新建了一座水泥结构的仿宫殿式建筑,仍叫“马洲书院”。它虽不是当年马洲书院的修复,也不像“口”字形楼房具有古建筑特点和文物价值,但毕竟与马洲书院的历史有关,同样值得珍视。 靖江县立初级中学

(1926年夏~1937年7月)

1926年夏,在北伐战争大好形势影响下,我县社会名流积极倡导,呈请政府批准,创建了第一所县立中学。校名为靖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陈汝任,校址设在孔庙内,招收初一学生一班。1927年春,迁至魁星阁旁原马洲书院院址,即今校址。以后逐年增级,均为单轨。1927年夏黄绍辙接任校长,1928年夏陈景乔接任校长。

1928年11月,体育教师金铭武冲破“善男信女”的阻力,斧劈城隍偶像,一度遭到思想封建者的非难与围攻,掀起轩然大波,但终于在全校师生与社会进步舆论的支持下,斗争取得了胜利。

1930年度为三个年级,学生有220人,教职员工15人,全年经费6500元。

1932年春,原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师一班37名学生并入,称女子师范部,由叶孟青负责师范部工作。

学校汇集了众多知识广博、工作严谨、思想开明、有教育专长的优秀教师:语文教师张月秋、刘藕舲、黄畅光、杨作屏、陈卓如、刘岱青,数学教师孙玉溪、刘壬林、陈勖达,英语教师盛逸白、盛荫北、刘元少等。他们都是经验丰富、久负盛名的教育界名流。尤其是校长黄绍辙(东南大学理学士)、陈景乔(南洋公学理学士)、教务主任张晓江(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部督学),都亲自授课,为教师们备课精益求精、教课严而有格树立了好榜样,培养了好教风。

学生刻苦攻读,潜心钻研,相互琢磨,形成了好学风。1933年一班毕业生40余名,绝大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毕正邦等7名学生还考取了苏州中学。

学生课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尤其爱看***地下组织支持创办的《民锋日报》,上有刘述周、周任初(两人分别是中共靖江县委书记、宣传委员)、刘拜山写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特别是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社论,对大家影响很大,在心里播下了革命种子。他们冲破当局设置的“读书便是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思想樊篱,明确提出“攻读案前书,关心天下事”。“九·一八”事变后,该校学生出墙报,组织演讲,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要求抗日。不少进步师生还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靖江反帝大同盟。

1932年,该校进步师生发起成立白光社,宣传革命道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后,姚旭、黄霈、黄绍通3人以白光社代表名义,去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请愿,请他们转达向国民党政府和中央党部提出的8项要求(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靖江日报》刊载后,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全国学联给予高度评价,回信称该校白光社为亲密伙伴。

由此可见,初创11年,是县立初级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优良校风、严谨学风和光荣传统的11年。 苏北靖江初级中学-靖江县初级中学

(1949年1月—1966年5月)

1949年1月28日,靖城解放。人民政府将该校与靖江中学、县立简易师范(省靖中前身)、私立苏北中学合并办学,校名苏北靖江联合中学,校长刘拜山(1929年江苏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先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编译处科员、靖江《民锋日报》主编、上海国闻通讯社编辑、《大公报》编辑),党支部书记王建白。由苏北行署委托泰州专署领导,本部在魁星阁旁,有初中四个班,简师、初师各一班。另有西门分部(第三中学前身)和生祠分校(生祠初中前身)(1950年独立)。暑假中,师范部并入如皋师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前身);高中部暂行停办,学生转入泰州、泰兴中学。并在季市(季市中学前身)增设分部。

1950年8月,何健民任校长,唐椿任党总支书记。1951年10月学校改名为苏北靖江初级中学。1952年8月,范挹清任校长,该校易名为靖江县初级中学。四年中,学校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吸取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建立了新型的教学秩序。学校贯彻 “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宣传。在土改、镇反运动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校师生排演剧目,踊跃捐款支援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特别是范挹清校长带头送女儿参军,带领大家慰问志愿军,一时传为佳话。

1953年夏,西门外分部迁至东门外,韩超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8月,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靖江县中学。

在这五年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该校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班级由12个增加到25个,学生由695名增加到1424名,寄宿生也已有百余名。扩大了校基与活动场地,修建和新建了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浴室、教师和学生宿舍。添置了大量仪器和图书。

学校贯彻 “全面发展”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重视研究教学规律,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适当控制社会活动,增加课外阅读与文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1957年夏,为便于学校管理,东门外分部定名为靖江县中学;本部改名为靖江县初级中学,韩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58年8月,陆尔铨任副校长主持工作,9月分出越江(滨江学校前身)、孤山两所初中,1961年10月分出柏木初中。1962年8月,陈振坤任副校长主持工作,范广惠任党支部书记。9月,民办红旗初中三个年级各两班并来,为附设民办班。1963年8月,丁辉南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在这一阶段里,尤其是1958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师生劳动时间过多,文化知识教学受到影响。1959年,省委书记陈光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正常教学秩序。1962年学校提倡教师做到“五认真”,教学中要求做到“五个为主”,即教师为主、书本为主、课内为主、基础为主、平时为主。到1963年,该校教育教学上已形成三大特色:(一)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二)教师爱岗敬业,教师住校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三)教师开展大面积家访。1963年,学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利用演唱会、话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雷锋精神,深受师生欢迎,得到时在靖江考察的团中央少儿部的高度赞誉。

1965年,学校认真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七三”指示,师生深刻领会“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辩证关系,适当调整了课内外学习、工作、休息、文体活动等时间,教学中贯彻了“少而精”、启发式、精讲多练等原则,推动了教学改革,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靖江县靖城中学

(1976年10月—1987年8月)粉碎“四人帮”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奉命增设两个高中班,更名为靖江县靖城中学。上级调来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骨干教师,调回了部分“文革”中被下放的教师。1977年,樊明义继任该校校长。学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学校面貌较快改观。樊校长适时提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口号,从建立教师办公制度入手,大力整顿教师队伍,将该校教育教学特色定位为“严、恒、细、实”,激励学生争当社会主义接班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狠批了“两个估计”,形成了上下一心、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在1978年高考中,该校第一届两年制高中班取得了辉煌成绩,考取了33个大中专学生。1978年,学校新建了一幢12个教室的教学楼,并逐步增添了仪器、图书、体育等教学设施。这一时期,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方针,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革命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1979-1980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该校作了典型发言,《光明日报》还报道了该校深入学习实践论的成功做法。同时,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筹建了一幢8间两层楼的教师宿舍。1981年8月,蒋南卿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学校认真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组织《可爱的祖国》、《学光荣校史,传优良校风》等主题报告会,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一代新人。1984年,学校获县政府颁发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奖旗。1984年,原马洲书院摇摇欲坠,为抢修这一古建筑,蒋校长多方奔走,筹措经费,拍摄有关,并自行设计,终于建成一座飞檐翘角、廊腰缦回的宫殿式楼宇。后请著名书法家、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的武中奇手书“马洲书院”四字;并请原靖江县委宣传部长朱根勋撰稿、著名书画家陈大羽亲书一幅楹联。1985年春,凌金祚接任校长,高天松任党支部书记。学校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善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提拔了几名中青年干部,建设成年富力强、勇挑重担、积极创新的领导班子。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法制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了教学质量。1985年,该校获县第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先进集体”奖旗,并勇夺县田径达标赛、男子篮球赛、乒乓球赛、千人长跑赛四项第一。1986年该校成功举办了60周年校庆。同年,学校获扬州市“招飞先进单位”。至1986年底,该校有30个班(高中14个班,初中16个班),教职员工142名,学生2200多名。校基总面积25亩,校舍(含三幢教学楼)近9000平方米,校办工厂2个 靖江市靖城中学

(1987年8月— )

1987年9月,贝齐康担任校长,潘兰英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贝校长把切实解决教职工思想问题放在首位,求同存异,努力提高教职工团结协作精神,用事业编织奋进的纽带,用情感凝聚战斗的集体,营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教职工空前团结,大大提高了靖城中学的社会地位。

1991年9月,陆玉平担任校长,马立新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把该校建成花园式学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把小木楼区翻建为综合楼,为开设信息技术课提供了硬件支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向二纺买回了原本属于该校的8.9亩用地,改建成一流的塑胶运动场,使学校体育课、活动课有了合适的场所;抓住机遇,收购星星电器制造公司4.5亩用地,现已建成集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向一线教师倾斜。扎实开展青蓝工程建设,进行传、帮、带,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00年8月,该校青年教师陈应宏被确诊为肝肿瘤。消息传来,全校震惊。高二(6)班六名学生自发写信给江苏有线电视台,《真情久久》栏目组专程来该校制作了一档节目。全校轰轰烈烈开展学习陈应宏系列活动。校团委以此为题材创作的演讲稿两次获靖江市一等奖,并参加泰州市教师节文艺会演。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连续13年稳居同类学校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03年“靖泰杯”电视辩论赛获市亚军)。1991、1996、1999、2000年黄永然、徐鉴、黄铭、覃文强等同学先后考取清华大学。2004届郁雨果同学以674分的优异成绩居全省前列。

2003年9月,李兴同志主持学校工作。

2010年8月,蔡剑同志担任靖城中学校长,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市根据全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整合靖江市第一中学初中部与靖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资源,打造一所规模较大的初中,并恢复靖城中学老校名,至此,靖城中学可以说完全继承了老县中(省靖中初中部)的衣钵与精气神,这是全市教育布局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件大事,也是谋求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喜事。学校以“快乐学习、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靖江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93年,原为靖江市东郊中学,泰州市重点高级中学,东郊中学生源初期原全部‘船民中学‘,省靖中取消初中部,生源分至靖城中学和船民中学,省靖中的初中教师80%分流到东郊中学。2002年6月经泰州教育局批准更名为靖江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办学成绩斐然:中、高考省靖中录取率和本科上线率均列市同类学校前茅,其中07、08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超市局指标2.5倍,参加省、市各类竞赛获奖率亦处于市同类学校领先位置,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2013年9月,方咏梅同志担任靖城中学校长,学校整体搬迁至康宁路159号,移址新建的靖城中学是教育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市首家全数字化的校园,整体风格以仿古建筑为主,粉墙黛瓦。从校门前慢慢走过,看到了老校友方祖岐上将的镏金大字,透过漏窗,楼阁隐现,钟楼突显,“弘道”、“毓新”、“尚用”三座教学楼矗立,缦回的廊道,宽敞的教室,一股清新之风荡漾在靖城中学的校园,这座近百年的名校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学校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按13轨39个班规模设计,能容纳近2000名学生。校园内建有300米环形跑道,有重新整修的体育馆。同时报告厅、图书馆、计算机教室、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劳技室、地理教室等近20个现代化的专用室场一应俱全。新校园,开启了这所近百年老校传承和开拓并举的新发展蓝图,靖城中学在传统、现代和未来之间穿行,百年文脉在此延续。

文章标签: # 中学 # 学校 #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