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恢复40周年政治题_恢复高考四十年有感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求2012年9月到11月的时事政治题目及答案啊!请发邮箱283702010@qq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3.科举制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4.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结合实际谈谈中国这40年发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一千字左右)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

1.求2012年9月到11月的时事政治题目及答案啊!请发邮箱283702010@qq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

3.科举制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4.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结合实际谈谈中国这40年发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一千字左右)

高考恢复40周年政治题_恢复高考四十年有感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求2012年9月到11月的时事政治题目及答案啊!请发邮箱283702010@qq

历史必修 如何复习更有效

高三的一轮复习,一般应该按照课本顺序全面但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的目标主要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基本知识(特别是历史概念),进一步培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在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复习的效率,即每一节、每一课收获了什么。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首先必须明确高考主要考什么,是知识还是能力?其次要讲究复习方法;第三,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训练。只有这样,复习才有针对性,才能体会到复习的收获和快乐,才能适应2012年的高考。

一、近两年高考考什么、高考怎样考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卷历史必修1命题考查情况简表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全国卷

?24

?分封制

?深远影响

? 

? 

? 

郡县制

?对郡县制的理解

? 

? 

? 

北美独立战争

?美英关系的变化

? 

? 

? 

甲午战争

?爆发的史实

? 

? 

? 

百团大战

?对特点的理解

? 

? 

? 

中苏关系

?变化的原因

? 

? 

? 

福建卷

?20

?十二铜表法

?适用范围

? 

? 

? 

三省六部制

?评价

? 

? 

? 

巴黎公社

?背景、性质的理解

? 

? 

? 

不结盟运动

?影响

? 

? 

? 

苏联改革

?阶段特征

? 

? 

? 

浙江卷

?4

?唐朝科举制

?准确理解

?19

?美国联邦的建立

?三权分立的情况和评价

安徽卷

?16

?秦郡县制

?历史作用

?28

?清前期、后期、新中国对外关系

?态度、特点、影响、变化原因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背景

北伐战争

?时代主题

上海合作组织

?与欧盟的区别

山东卷

?1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理解措施

?5

?秦朝

?在西南的统治措施及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

?6

?抗日战争

?修建公路的作用、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光荣革命

?意义

天津卷

?8

?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的背景

?4

?唐朝法律

?内容、本质特征

8

?明朝法律

?内容、影响

抗日战争

?民族、国家观念

?6

?拿破仑法典

?原则、影响

6

?近代英法美法律

?作用

8

?新中国法制

?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表现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卷历史必修1命题考查情况简表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全国卷

?20

?西周分封制

?对秦汉的影响

?15

?秦至唐官员选拔

?标准的变化

巴黎公社

?对性质的理解

?10

?清末新政

?对德、才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

?对儒学的态度

? 

? 

? 

清末政局

?中央集权制度变化

? 

? 

? 

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

?规模与影响不同的原因

? 

? 

? 

福建卷

?4

?冷战

?美国的主要措施

?8

?郡县制

?古人的看法、作用

17

?辛亥革命

?背景、不足及原因

12

?建国初外交方针

?“一边倒”的表现、背景、意义

安徽卷

?8

?辛亥革命

?评价

?8

?中国古代选官

?变化及影响

抗日战争

?入缅作战的作用

?18

?梭伦改革

?内容、作用

与中国选官的不同及观念差异

山东卷

?8

?科举制

?作用的理解

? 

? 

? 

雅典民主制度

?评价

? 

? 

? 

天津卷

?8

?重庆谈判

?成果

?3

?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实质

国际关系

?重大的发生时间

?6

?英国选举权

?变化及特点

6

?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农村代表比例的变化及背景

4

?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广东卷

?24

?科举制

?产生的影响

? 

? 

? 

北伐战争

?对农村的影响

雅典民主

?评价

近代西方代议制

?英美法德法律内容

巴黎公社

?历史地位

? 

? 

? 

冷战

?对美国措施的理解

? 

? 

? 

从2010、2011年高考题来看,对必修1(政治文明史)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文明史是考查的重要部分。除2011年山东卷外,其它新课标卷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不在20分以上,高的达到了40多分,如2010年安徽卷有44分、2011年的全国卷有45分。

第二,从题型来看,大多数试卷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解析题,只有少数的试卷只有选择题。

第三,主要依据材料命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理解材料观点、比较材料信息异同等多项能力。从材料来看,每套试卷均以文字材料为主,但又都有材料、表格材料。总体而言,材料的来源广泛、类型丰富、问题与材料的关系紧密。

第四,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统领试题,以制度创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如2010年安徽卷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区别,2011年安徽卷考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体现了全球史观;2011年全国卷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变化原因,2011年天津卷以“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完善”为主题,考查古代雅典、近代英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则体现了文明史观。

第五,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适度扩大考查的范围,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已有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超过了课本,但从能力的角度来说,又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已有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如2010年全国卷的“北美独立战争”题,2010年天津卷考查唐朝法律、明朝法律、拿破仑法典,2011年全国卷考查对清末 “德”“才”的认识。

第六,突出对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既体现在选择题中,如题干或选项考查多项知识;材料解析题则全部具有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特别是2010年的天津卷,以“法制与社会”为主题,体现了跨时间、跨地域、跨模块的综合考查。

第七,贴近现实,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但不追逐热点。如2010年天津卷考查的法制建设、2011年全国卷考查对人才选拔标准的认识、2011年天津卷考查农村全国人大代表的变化等贴近现实,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2011年的两大热点即中国***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并没有成为命题的热点。

二、怎样复习才高效

(一)端正心态。

1.一轮复习必须依据课本进行,依靠资料、搞“题海战术”并不是一轮复习的捷径。老老实地看课本、动脑思考问题、适量做题才是一轮复习的正确途径。

2.一轮复习并不等于背记知识,背、记只是复习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复习的唯一方式,听讲、思考、讨论、做题等也是一轮复习的重要方式。

3.一轮复习的目标并不是要把课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记下来,应坚持全面但有重点地复习;需要记住的是哪些重要的时间、人物、制度、组织、文献、战役,更多地知识需要理解。课本除了给我们提供需要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给我们提供学会学习的材料、学会思考的材料、培养能力的材料。

(二)讲究方法。

1.抓住重点。以制度创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中国与世界、两极格局为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与五大主题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的变化;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国至70年代的外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所谓重点复习,一是在时间上倾斜保证,二是要全面理解掌握,三是通过有针对地做题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加强运用。

2.动脑思考。

思考和探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习品质。只有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才能把课本读活、读厚。在依据课本进行复习时,可以从以下方向思考和探究:

(1)理解史实、概念、观点,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基本史实,要从以下方面去理解:为什么颁布?其目的是什么?影响怎样?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两个概念,要从含义、形成和实行的时代、相互关系方面去理解;如“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课本观点,要从是否赞同、为什么赞同这个观点方面去理解。

(2)运用知识进行说明(观点、现象、趋势等)。如“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趋势),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作用、特点、实质等。如“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分析一:出现郡县、封国并存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二:汉朝郡县、封国并存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有的或现象,课本没有说明原因、介绍影响或作用,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有的或现象,课本虽然说明了原因、介绍了影响或作用,但不完整,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如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课本中从有利于巩固周对全国的统治和埋下了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两方面作了分析,是否还有第三方面影响?如果有这种思考和探究习惯的话,对2011年全国卷第24题就不会感到意外。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

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此题实际上就是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4)概括史实、观点、现象。如概括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取的措施。

(5)比较相似知识。如比较秦朝与唐朝的中央机构的不同,看其反映了什么。

(6)获取信息。如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信息1:时间(汉朝;很长一段时间里;而不是西汉或两汉);信息2:对象(汉朝地方,而不是中央);信息3:地方制度(郡县与封国并存)。

(7)弄清知识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如汉前期封国并存与“王国问题”,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两例的前后为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如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军事、行政、财政措施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又如古代选官制度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之间就是并列关系。

先后关系(时间):如汉前期平定“七国之乱”与颁布“推恩令”,都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但平定“七国之乱”?发生在前,颁布“推恩令”发生在后。

从属关系(总分关系;上下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如郡县制、行省制从属于中央集权制度。

交叉关系:如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具有交叉关系。

继承与发展(完善)关系: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都是对隋朝的继承与完善。

(8)探究课本介绍不完整的知识。如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后世是否存在?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如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到了近代(尤其是清朝晚期)有什么变化?如果平时有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究,那么下面的题(2011年全国卷第31题)选出正确答案就不难了。

1900年6月21日,清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

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B?)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注意综合。

一是注意进行同类知识的归纳,如近代具有民主色彩的法律性文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是注意进行相似知识的比较,如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与美国联邦的异同。

三是复习完一个单元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建立单元知识网络。如复习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后,可建立如下知识网:

希腊文明形成条件

海洋、山岭、河流

工商业

城邦、公民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奠基:

梭仑改革

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

衰落:

马其顿征服

民主政治的影响和局限性

对希腊;对西方

民主范围;民主形式

罗马法

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6世纪东罗马帝国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民法大全

成文法

四是打破时间、空间、模块,进行知识的整合,如把古代政治与古代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综合起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海禁政策)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理学、明清四大思想家)

4.适量做题。复习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高考做题的得分体现。因此,适量的做题是复习需要坚持的一个环节。关于做题,有三个问题要注意: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题?做题后怎么办?做题要精:一做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题,二做各地名校的高考模拟题,三做课本中题。做题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对答案或听老师讲解;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题都要认真地做,在做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做题或老师讲评后,对于错题要注明原因、分单元整理,过一段时间看一看。

此外,根据高考以材料型试题为主的特点,可以进行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专项训练。如

材料?康熙六年(1667年),朝廷将原有的15个布政司,重新划定为18个行省,普遍设置督抚。总督、督抚之制肇始于明,取法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朝廷委派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本来督抚只是临时派遗的行官,后来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到了乾隆以后,各省的总督或巡抚又兼兵部尚书或侍郎,取得了辖区内过问兵权的权力,到了太平天国之乱,督抚所率之兵,变成了自募自练自养的勇营,开始了清末兵为将有的局面,中央兵权开始下移,地方权力压过了中央。

概括指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三)扩大视野。

高考历史试题新材料、新问题的特点,启示我们历史复习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想方设法扩大阅读面,多接触新知识、新观点。可以取以下途径来扩大视野:

第一,对试题中的材料进行收集和分类,经常看一看,还可以自己尝试重新组合、设计问题。

第二,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提供新材料,或进行知识的拓展、或提供新的知识与观点、或推荐与课本不同的观点。如复习辛亥革命时,向学生提供如下材料: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隋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段材料向我们提供了新的知识:孙中山一度认为中国应实行美国式的联邦制度。

材料?林乐知在《中西关系略论》中明确表示对西方各国来说,新的问题“不是由于中国的强大,而是由于中国的衰弱”,因此“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

此则材料提供了与课本不同的观点:部分西方人希望中国富强。

第三,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历史名著、名篇。如斯塔里夫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阐释、《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等。

第四,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等。

总之,对于必修1的复习,既要依据课本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既要全面复习又要重点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记忆又不能只进行记忆、既要经常做题又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对于必修1的复习,应该根据高考,抓住重点知识和能力考查两个重点,有思考地复习课本、有选择地做题、有意识地接触新知识和新观点,这样,势必事半而功倍,高考操胜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09年9月-10年1月)

1.2009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________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近20年来首次访美。

A. B.乔石 C. D.

2.2009年9月11日,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________。

A.保护性关税 B.反倾销关税 C.炭关税 D.惩罚性关税

3.2009年9月15日~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央关于___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B.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发展

C.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党的发展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4.2009年9月16日,新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的________组建了由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三党联合执政的新一届内阁。

A.鸠山由纪夫 B.麻生太郎 C.福田康夫 D.

5.2009年9月22日,《院关于进一步促进______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共8大方面29条具体意见。

A.中小企业 B.出口企业 C.房地产业 D.建筑业

6.2009年9月23日电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______崛起规划》。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华北地区

7.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闭幕,与会***决定,下两次***峰会将于2010年6月和11月分别在______和韩国举行。

A.英国 B.法国 C.加拿大 D.意大利

8.2009年9月27日,第十七届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结束。现总理_____所在的联盟党与在野的自民党一起成功获得多数议席。

A.施罗德 B.科尔 C.施密特 D.默克尔

9.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周年大会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A.50 B.60 C.70 D.80

10.2009年10月3日,_____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A.伦敦 B.马德里 C.里约热内卢 D.东京

11.2009年10月12日~14日,俄罗斯_____普京应******总理之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与******总理举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今年是中俄建交_____周年,也是中国“俄语年”。

A.总理 60 B.总统 60 C.总统 50 D.总理 50

12.2009年10月15日,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工作开始,今年招考1.5万余人,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将达_____以上,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9日举行。

A.60% B.80% C.50% D.70%

13.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省_____市隆重开幕。

A.淄博 B.青岛 C.威海 D.济南

14.2009年10月17日,中国***中央委员会致电中国******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祝贺中国******第_____次代表大会召开。

A.十八 B.十七 C.十六 D.十五

15.2009年10月20日~24日,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_____开幕。

A.桂林 B.南宁 C.柳州 D.北海

16.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_____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A.卓琳 B.吕正操 C.谷牧 D.钱学森

17.2009年11月2日,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_____获胜并当选阿富汗下任总统。

A.纳吉布拉 B.拉巴尼 C.阿卜杜拉 D.卡尔扎伊

18.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根据,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_____。

A.15% B.30% C.25% D.20%

19.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为期两天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_____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_____”。

A.开罗 可持续发展 B.沙姆沙伊赫 可持续发展

C.开罗 互利合作 D.沙姆沙伊赫 互利合作

20.2009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本月20日起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度平均提高_____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

A.1.8 B.2.0 C.2.6 D.2.8

21.2009年11月19日,欧盟27国***1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一致选举_____首相_____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

A.比利时 范龙佩 B.荷兰 巴尔克嫩德 C.英国前 布莱尔 D.卢森堡 容克

22.2009年11月20日,是“国际儿童日”,国际社会在这一天共同纪念联合国大会通过_____20周年。

A.《世界儿童状况》 B.《儿童权利公约》

C.《关于儿童问题特别会议宣言》 D.《儿童权利世界宣言》

23.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_____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A.洪洞 B.新兴 C.平顶山 D.源珍

24.2009年11月27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周三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暂停_____个月。

A.6 B.5 C.8 D.12

25.2009年11月30日,根据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消息,院日前批复澳门特区,同意特区填海造地_____公顷,以建设澳门新城区,并要求特区在填海过程中跟进管理,加强保护周边环境,充分发挥新城区的建设作用。

A.310.25 B.345.59 C.361.65 D.390.62

26.2009年12月1日,朝鲜外务省官员在首都平壤向驻朝使团通报,原朝鲜货币自11月30日起停止使用,以更换新货币。新旧货币兑换比率为_____。

A.1∶30 B.1∶55 C.1∶80 D.1∶100

27.2009年12月1日,欧盟历史上首位“总统”、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正式上任。同时,重整欧盟未来之路的《_____》当日也正式生效。

A.欧盟改革条约 B.欧盟宪法条约 C.欧盟宪章 D.里斯本条约

28.2009年12月2日,院总理******主持召开院常务会议,决定从_____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_____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A.2009 中等 B.2009 高等 C.2010 中等 D.2010 高等

29.2009年12月3日,记者从山东省获悉,院已正式批复《_____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该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横琴总体 B.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C.江苏沿海地区 D.辽宁沿海经济带

30.2009年12月7日,湖南_____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后发生了踩踏,致8名学生不幸身亡。

A.湘乡 B.长沙 C.岳阳 D.怀化

31.2009年12月9日,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试运行,列车跑出_______公里时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预计12月底,武广线正式通车运营。

A.394 B.384 C.378 D.365

32.2009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______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就职典礼隆重举行******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及特别行政区第三届主要官员等宣誓就职。

A.10 B.11 C.12 D.13

33.2009年12月22日,海协会会长______与海基会董事长_____在台中签署了《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三项协议。

A.汪道涵 辜振甫 B.陈云林 江丙坤

C.王在希 辜振甫 D.汪道涵 江丙坤

34.2009年12月26日,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中国国产时速350公里_____号高速列车。至此,经过4年半的建设,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运营时速最高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A.奥星 B.长白山 C.中华之星 D.和谐

35.2009年12月29日,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09年工作汇报,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_____________》。

A.中国***纪律处分条例

B.中央关于加强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国***党内监督条例

D.中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36.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_____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A.一 B.二 C.三 D.四

37.2010年1月4日,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_________》。

A.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B.关于新闻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

C.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

D.关于加强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38.2010年1月8日,记者从铁道部获悉,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在_____铁路集团公司和_____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到位。

A.深圳 佛山 B.东莞 绵阳 C.广州 成都 D.南宁 西安

39.2010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统计,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_____大国,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至6年。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0.2010年1月13日当地时间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_____西南仅16公里的地方。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估计,这次地震的受灾人数高达300万人,死亡人数恐怕超过10万人。

A.阿蒂博尼 B.太子港 C.中央 D.大湾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C 7.C 8.D 9.B 10.C 11.A 12.D 13.D 14.A 15.B 16.D 17.D 18.D 19.B 20.D 21.A 22.B 23.B 24.A 25.C 26.D 27.D 28.A 29.B 30.A 31.A 32..A 33.B 34.D 35.D 36.C 37.A 38.C 39.A 40.B

科举制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1)大化改新;鉴真。

(2)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

(3)抗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局部抗战都可;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三一部队或细菌战、三光政策等。

(4)12。

(5)①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②日本的行为属于侵略或侵犯中国主权③钓鱼岛破坏了中日友好④伤害了中国人民(两国人民)的情感或全世界华人联合起来,反对这种侵略行为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言之有理也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结合实际谈谈中国这40年发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一千字左右)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秦朝以前,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周礼之

科举图解

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征辟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2]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考试被羁押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改革开放]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全面深化改革]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1.四十年的时间,我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达到了15%,我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

2.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坚持走西方所谓的[异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说是打破了西方的神话,打破了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开辟出的新的制度道路,是对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最大的贡献。

3.我们现在进行的顶层设计的改革,是推动型的改革,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需要我们拿出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拿出大无畏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4.我们要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还要让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是实施欺凌和霸权,还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周边各国,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4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不仅是为了认识过去,更是为了引领未来。

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

1840年,中国进入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一代一代,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继地探究解放中国、解救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方法。从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国民革命,各方面的探索都没有取得成果。直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後,领导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一个伟大的飞跃,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後,所面临的最大的历史责任。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的实践,给我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以及通过推进工业革命、建立工业体系,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实行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的时间,我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达到了15%,我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

第二,[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

蘇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低潮。传统的经济体制,弊端重重,让中国的发展也异常艰难。改革开放之後,我们创新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独特的理论和道路,沿著这条道路,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与召唤力,改革开放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怎麼样去指导中国,则需要我们的积极探索。中国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不断推进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得到了一个充分的体现。那麼,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始终坚持中国***的领导。

过往那麼多仁人志士和党派,都没有找到一种办法,找到一种道路,运用一种理论去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中国***找到了。这麼多年来,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对四十年的一个经验总结,也是未来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真理。

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改革开放]是依靠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例如,最初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就是小岗村的农民自己的一种创造,这是纯粹中国农民的智慧,这之後我们将其上升到理论,上升到国家的政策,进而在全国推广。大家发现自己在改革过程中,以主体的方式参与进去了,并且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这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关於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什麼大家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原因就是改革是人民自己发起的,并通过改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就是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始终坚持守住底线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是有底线的。比如说我们的改革始终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比如,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把世界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但是在为我所用的过程当中,做到了以我为主,坚持经济安全和国际主权的底线。在这些底线原则都把握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

4.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

我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现成的经验。历史上,没有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情况下去推进改革的经验。所以当我们没有理论指导的时候,就需要去推进实践的创新。在推进中国富起来的过程当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推进了改革的发展,进而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拥护改革,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把经验上升到了理论,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创新推动了理论创新,这实际上都是扎根於中国大地,植根於改革开放的丰富的土壤,长出来的丰硕的成果。

文章标签: # 中国 # 制度 #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