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春天里的7次聚会,纪念恢复高考

tamo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什么时候恢复的高考2.1976年恢复高考时的作文命题是什么?3.高考日子为什么定在6月7-8号4.求往年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97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5.恢复高考的意义6.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7.当年为什么取消高考1980年河北省高考文科分数线:310 理科分数线:340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普遍实行文

1.中国什么时候恢复的高考

2.1976年恢复高考时的作文命题是什么?

3.高考日子为什么定在6月7-8号

4.求往年<读者>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97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

5.恢复高考的意义

6.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

7.当年为什么取消高考

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春天里的7次聚会,纪念恢复高考

1980年河北省高考文科分数线:310 理科分数线:340 ?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普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所以按理说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应该有1300多人。而本次仅统计到了350多名高考状元,其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1977-1998年全部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40年 高考改变亿万中国人的命运,1980年到1982年间,1977年、1978年考录的共67万多本专科大学生陆续毕业,成为改革开放后所选拔、培养的第一批优秀人才,为求才若渴的中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当时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叫做“金77、银78”,对当时人才稀缺的中国社会来说,这些大学生们像金银一样珍贵。

“高考同时还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是教育的绝对平均主义,而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在我看来,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

40多年来,高考始终佐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高考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通过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从而改变自身命运,使未来更加光明,人生更加精彩。

中国什么时候恢复的高考

曾经有一种制度,恢复三十年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四千余万人的命运拐点——这就是高考。

200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周年。2008年中国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高考伴随改革开放而行走。“三十而立”,30年的年轮,短暂又曲折,中国的高考制度在问题中前进,在非议中变革。据统计,截至2007年,通过高考进入高一级院校深造的有四千余万人,而参加高考的人数,在目前十八九岁到五六十岁的人群中,应该是绝大多数。高考成为他们青春的见证,成为他们生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无论滋味是酸甜苦辣,心情是失望希望。

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年。从此,中国进入了邓小平时代,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非常有意思的是,三十年高考作文题,其中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侧面,一个切片。不断改革开放的社会,不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由此导致了丰富多彩的答案,丰富多彩的作文题。三十年高考作文题,由单一到多元,由单调到丰富,由单纯到深刻,由鲜明的政治色彩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罗列这些作文题时,我常常觉得这是一种风行纸上的阅读方式,可以真切的触摸历史的体温,感受时代的脉搏,见证中国的每个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纷纭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时代,“臣民”社会离我们渐行渐远,“公民”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世外桃源”,年轻的一代正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国家、社会,有无数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关注的事情。阅读三十年高考作文题,我们期待着更人文更人性更贴近生活的作文题出现,它们更切实一些、更明晰一些,更民间一些,引导我们的学生真正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触摸时代,探索自我,从作文里开始培养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市)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

1981年: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1982年: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意:必须写成议论文……

1983年: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1、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2、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作文题《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准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76年恢复高考时的作文命题是什么?

1977年9月恢复的高考。

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

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

同年10月12日,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扩展资料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

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意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1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41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

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高考日子为什么定在6月7-8号

 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1、他像雷锋同志那样2、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1、“知识越多越”吗?2、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3.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黑龙江:每当我唱起《东方红》吉林:伟大的胜利难忘的1976年10月

辽宁:1、在沸腾的日子里2 、谈青年时代河南:我的心飞向纪念堂

山西: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江苏:苦战

浙江:路

福建:《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广东:大治之年气象新

广西:1、难忘的日子2、我们要继承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云南:1、攻书莫畏难2、青松赞湖南:心中有话向党说

宁夏:1、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2、难忘的一天

甘肃:不到长城非好汉

新疆:1、(文科生)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2、(理科生)驳“难”

3、(理科生)在攀登的起点上4、(理科生)大治之年里的几件小事

西藏:1、我的革命理想2、难忘的一件事3、批判“四人帮”的一个论点

求往年<读者>上的一文章 写作者1977年恢复高考的事情

高考日子为什么定在6月7-8号介绍如下:

从1979年开始,每年的高考日期固定为7月7日(1983除外)。为什么原来每年高考定为7月7日?有一种说法是因为77年恢复的高考,每年7月7日高考纪念恢复高考的这一年(77年),也有另一种说法,即每年7月7日高考是为了纪念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那么,后来每年的高考日期为什么又变为6月7日呢?因为国内每年7月份的天气高温、多变,南方地区时常遭受台风“骚扰”,如果某个地区高考正好遇上洪涝或者台风,无论是对于考生、家长还是老师等都非常不便利,同时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容易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

正因为此,教育部通过对大量天气数据的调查统计发现,每年的七月,尤其是7月5日-15日是每年气温最高的时间,同时各地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而6月份昼夜温差较大,极端气候天气的发生概率比7月份少很多。因而决定从2003年开始,每年高考日期提前一个月,从每年7月7日改为6月7日、8日。

每年6月7日8日高考不仅避开了很多极端天气,有利于考生的发挥,而且其寓意也非常不错,那就是:录取吧!今年高考期间,国内各地并大范围的高温天气,非常适合高考,祝愿所有的考生在高考当天都能够超常发挥,金榜题名,顺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

恢复高考的意义

1977,我参加高考《读者》2007年第02期

文/吕 游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正在一个农场的土地上挥汗如雨。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一代。上小学正赶上“革文化的命”,中学又赶上“反回潮”,接着又赶上到农村“滚泥巴、炼红心”。不该赶上的都赶上了,该赶上的都没有赶上。“推荐上大学”倒是赶上了,可偏巧又赶上了我的“家庭问题”。上大学,对我来说只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

1977年10月21日,当我从广播里听到中断了十多年的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消息后,激动得彻夜难眠。第二天,我连忙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几位好友,谁知他们早已知道了。我们在一起彻夜长谈,谈未来谈理想,一直谈到天明。人生能有几回搏,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只有高考,大家都决定去搏上一搏。唯有一个非常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但却早早进工厂、结婚成家、高我几届的大龄同学沮丧地说:“我也很想去考,可我走了这个家咋办?孩子才满月,妻子又没工作,我总不能只顾自己前途扔下她们娘俩不管吧!”大家都深深叹了口气,知道他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只能为他惋惜了(前些天又见到他时,他早已下岗了,摆个地摊勉强糊口)。

我们这座位于豫北的小城十分闭塞,突然要高考了,很多人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特别是又得知这次高考将在1977年11月18日至24日报名,12月8日至9日试考,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人们更是手忙脚乱。谁也不知这次高考究竟从哪复习、重点是什么,到处都在疯了似的寻找复习资料。当年上学的课本不是被烧就是卖破烂了,幸好我上中学时的一些课本还未丢掉,我连夜步行十多公里跑回家翻箱倒柜找了出来。还借了别人一本两人伙用,我看完后再跑十多公里给他送去。母亲为了我少跑路,便用五天六夜时间把那本三百多页厚的书全部抄了下来。当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那厚厚的手抄本时,眼睛立时湿润了。没想到几天后,农场的一个知青竟趁我出工不在屋时把我的那些复习资料全偷走了。我立即扒了辆拉煤车追了七八公里才把他追上,幸亏当场人“赃”俱获,不然他就死不承认。而让我至今仍忘不了的是,另一位知青却主动给我送来了几本复习资料,我一看,正是我所急需的。他说:“反正我也不参加高考,你觉得有用你就拿去用吧!”(可后来听说那次高考他也参加了),前面一个曾是我的好朋友,后面一个我至今还叫不出他的名字。

由于上级有文件,对参加高考的知青规定半天劳动、半天复习。可没过多久,我所在的冷泉农场头头又突然宣布,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钟起来参加当时鹿楼公社组织的柴厂冈平整千亩土地大会战,并欺骗我们说上面根本没有“半天劳动、半天复习”那样的规定。当时,可真把我急死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就够紧张了,现在连这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又要被剥夺了,让我们如何去应考?此时,我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从此以后,每天凌晨三点钟,天还是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知青宿舍的门便被一个个“咚咚咚”地砸响了,几辆拖拉机便把我们拉到六七里地外的一座山冈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座山冈挖平,修建成“大寨式”的梯田。

当时大部分知青才十七八岁,平时营养也不好,每顿饭只能吃两个发了霉的玉米面窝头及无什么油水的盐水煮菜,一个月才有一两斤细粮,大家谁也不敢独自享用,等同学或家人来农场时才敢拿出来,因为总不能让客人吃发霉的黄窝头吧。这次“平整土地大会战”一开始,农场头头为了让我们加快进度,以便在这次“大会战”中夺得前几名,曾改善了一天伙食,即白馍随便吃。平时只能吃个半饱的可怜的知青发疯似的啃着过去只有在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白面馍,我亲眼看到一个年龄小点儿的瘦弱知青一顿饭竟吃了九个二两多重的馍,差点儿把他撑死……头头一看,让我们随便吃不行,吃得太多,第二天又恢复起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霉窝头的日子来了。在这样的营养条件下,干这样重的体力活儿,每天又起得这么早,那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了。当我们抡着铁镐、挥着铁锨、推着平车在山冈上干得精疲力竭的时候,鸡才刚刚开始打鸣……这场面使我想起了一个很有名的动画片《半夜鸡叫》。

每天,我们在山冈上挥汗如雨,一直干到夜色降临。晚上,才是我们的复习时间。那时农场经常停电,我与同一住室的两个知青便围坐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复习。由于天气寒冷,刺骨的北风飕飕往屋里钻,屋内好似冰窖,我只好在身上披上一条露着棉絮的旧被子。时间长了,煤油灯的煤油味特大,熏得难受,我又不得不戴上了一只大口罩……我的两个同伴捧着书看着看着都先后栽在了桌上,他们“呼呼”睡着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课本。我怕睡着,一次次用凉水洗脸、浇头,以便能强打起精神。一次为了弄懂一个问题,晚上下工后我步行十几公里去请教一位中学老师,连夜赶回来才刚刚躺下,门又被敲响了。强体力的劳动,每晚又要复习,身心极为疲惫,已经达到了极限,凌晨三点钟的门若不是被带队干部一遍遍地脚踢砖砸,甚至一些门都已经被砸烂了,是很难震醒那些才睡着的知青的。一次,同屋的一个知青见我睡得太晚了,实在不忍心喊醒我,独自悄悄走了。我醒后吓了一跳,不参加“大会战”那可是政治问题,但那天却平安过去了,原来任小组长的他谎称我生病把带队干部蒙了过去。

为了能挤出一点儿可怜的时间,在“会战”工地上,我专挑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比较累的推土的活儿,以便趁别人往车上装土的短暂几分钟空隙里,能悄悄看上一眼书,记上一个词,或背上一个公式。我还把一些复习要点抄写在小硬纸片上,插在推土的车上,边推车边背,一次背入迷了,差点儿连人带车摔下深沟。不久,片上开批判大会,停工半天,全体知青一早来到会场。趁着人多杂乱,我与一位同伴悄悄溜了出来,钻进附近一个瓜棚,躺在乱草堆里,难得复习了半天数学。后来,一个小头头发现我干活儿时老是带着本书,没能一心搞“会战”,大为不满,上去夺过我的书就要撕,我立时发疯似的冲上去就要与他拼命,他才不得不把书又还给了我。一天,与我一起干活的两个知青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今后,凡是你的活儿我们两个人都轮着替你干了,你就省下些时间多看会儿书吧!”“不不,你们不是也要去考吗?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谁知他们竟说:“唉,反正我们考上的希望也不大,与其大家都耽误,还不如多帮帮你!”我一听这话,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当时在农场的灯油都是定量的,几个知青见我成天熬夜复习灯油肯定不够用,便先后将自己的灯油悄悄给我送来。这一点儿灯油在现在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却让我泪流满面。

那时,一些有门路的人或装病或找其他理由都悄悄离开农场回家复习去了,我真羡慕他们,不用再干重体力活儿了,每天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在家全天复习。而我因是“黑五类”子弟,不敢“装病”,也得不到“恩准”,只得小心翼翼。因农场主要领导曾在全场知青大会上宣布过:“谁要是劳动表现不好,只要我一句话,就是考上了大学他也走不成!”在当时那样的政治形势下,“政审”一关何等重要,是现在的人所想象不到的。那时别说是上学,就是在报上发表一首四行小诗,报社也要给单位来公函调查作者是否有政治问题。两个月后发给我们填写的《河南省高招初选考生登记表》中还专门设了这样一栏:“直系亲属与主要社会关系在十一次路线斗争中有无被逮捕、法办、监护审查、隔离审查、点名批判等情况。”

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天了,农场头头还不肯放过我们,还让我们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像牲口一样地去干活儿。幸亏上面及时下了通知,让所有参加高考的知青回家准备三天,我才有了三天金子般的复习时间。但三天时间毕竟太短了,想好好复习一下根本无法办到,这时我竟想,若有人能给我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哪怕让我给他当两年长工我都情愿交换。离开农场那天,知青们帮着我们参加高考的人在公路边截了一辆拉煤的大卡车(当时农场到市区十公里车票仅两角钱,可我们知青却坐不起)。我正要爬上煤灰飞扬的卡车,踏上我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高考之路,突然,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叔叔,你走了,还会回来吗?”我一看,原来是邻村常来我们农场玩的那个小姑娘,她常常让我给她讲故事。“会回来的!”“那俺可等着你给俺讲故事呢,你的那个故事还没讲完哩!”可是,我这一走三十年了还没有回去。

十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人特别多,当时在我们这个很小的城市里就有四千多名考生,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三十岁。我的准考证号是“3165”,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数字。1977年12月8日,当我踏进鹤壁市第四中学考点,望着那一群群匆匆赶来参加考试的大小悬殊的考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上午八时十五分,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校园,一场令当年应试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考试开始了。记得那年河南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有两个,一是《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二是《我的心飞向了纪念堂》。作文满七十分,占了语文试卷的一大半。

考试那两天,我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饭也顾不上吃,慈祥的母亲总是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我常常边看书边随便吃上几口。长时期的重体力劳动,使我的身体极度虚弱,考试第二天脚竟肿得无法走路,是父亲用自行车把我推到了考场。当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到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寒风中吃力地推着我一步步走向考场时,一股说不出的酸楚涌上心头,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头上竟有那么多白发。到了学校门口,自行车不让进校门,

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年为什么取消高考

(1)主要原因: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势力的兴起(或答社会经济因素、阶级因素的变化,士族自身统治能力的丧失),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科举制为庶族地主加入中央政权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响应。

(2)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开元年间,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影响:打击了士族门阀,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对中外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3)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作用:使科举制度更加面向实际,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4)变化: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内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文体采用“八股文”。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

该题以2007年高考恢复30周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史上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影响等。第(1)问中关于科举制度出现的原因需要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联系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进行分析。此后第(2)(3)(4)问有关唐朝、宋朝和明清不同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只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简要的归纳即可。本题的难点在于从各种改革措施中要分别阐述不同的影响,这要结合当时的封建统治的政治特点加以分析。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扩展资料

恢复高考的历史价值: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41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41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文章标签: # 高考 # 恢复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