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语文必备资料_语文高考复习资料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备考攻略:从基础到高分,助你一臂之力!2.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3.高三语文复习整理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繁多,在高考一轮复习阶段更应该把语文科目的基础知识打牢。知道有什么知识点很重要。自己总结的话既占用珍贵的复习时间,而且自己总结知识点很可能遗漏知识点,而且大多数学生很难自己分清重难点。我还是建议大家利用一些教辅资料来辅助学习。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们在一轮复习阶段实现有效学习,经过多方调研和

1.高考语文备考攻略:从基础到高分,助你一臂之力!

2.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

3.高三语文复习整理

高考语文必备资料_语文高考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繁多,在高考一轮复习阶段更应该把语文科目的基础知识打牢。知道有什么知识点很重要。自己总结的话既占用珍贵的复习时间,而且自己总结知识点很可能遗漏知识点,而且大多数学生很难自己分清重难点。我还是建议大家利用一些教辅资料来辅助学习。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们在一轮复习阶段实现有效学习,经过多方调研和实际考察,从鸿浩教科由一线教师和高考命题专家组成的教学研发团队这里,得到了高考语文科目的高考一轮复习资料,希望能为大家的复习提供有利的帮助。资料书的名称:《一线调研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资料书的组成和部分资料展示

第一本:讲册(主书)。

将高考语文的复习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二,这四大板块又细分了很多章节。通过细分课时带领学生讲透练通。

第二本: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与主书章节相互链接,做到了讲与练的结合,并且选题典型新颖,符合高考命题规律。

第三本:语文记忆大师

语文记忆大师将高中语文需要背诵记忆的部分分为了九个章节,内容涵盖“语言基础、文言基础、逐课梳理以及必备60篇”四个大的教学板块。不仅让学生明确需要背诵的内容,还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帮助学生记忆。

第四本:八开活页综合检测试卷。

六套符合高考命题规律,全新打造的综合测试卷,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再次实现突破!

第五本:答案详解

一本不单单只有答案的书。每一道题、每一个考点都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答案讲解再现考点,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形成记忆点。

以上是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科目的全部资料的部分展示,大家可以按需要了解和选择。

高考语文备考攻略:从基础到高分,助你一臂之力!

 许多小伙伴会通过成人高考来提升学历,成考中语文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成考高起专《语文》名篇必考词句

 《滕王阁序》(王勃)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7、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9、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1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复习:常见易错成语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容易弄错感彩。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然有缺点,但是还是可以原谅的。

 莫衷一是:折衷,决断;是:对。成语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术语不能指一个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仁者见仁: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大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作褒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拓展阅读:成考语文病句和语句衔接

1.成份残缺:

 考生重点要掌握由使令动词造成的缺主语现象。一般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叫、让、令等,如果这些词用在句子的主语前特别要小心。

 比如: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我”,在“我”的前边出现了一个“使”字,根据语法,主语和宾语应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使我”属于动宾短语,不可以做主语,所以这个句子属于缺主语。考生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先把使令动词去掉读一下,如果去掉语句通顺,原句一般为病句。我们试一下: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使我一阵心酸。

 看到妈妈步履蹒跚的背影,我一阵心酸。

 通过期中考试,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期中考试,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去掉“使”,第二句去掉“让”,表达的意思完整、清楚,而且主语是由代词和名词来做的,故原句是病句。

2.成份赘余:

 考生注意不要把修饰的句子都当作病句,一定要分别试着删掉两处相互印证一下,再判断是不是病句。

 比如: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的原因了。

 在这句话中,我们试着分别删掉两处:

 ①我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骗我了。

 ②我终于弄明白了他骗我的原因了。

 这样分别删除多余的部分,发现原句的意思没有变化,说明两部分是重复赘余的,所以原句是病句。

 3.搭配不当:

 考生重点复习“一带二”形式。什么叫“一带二”呢?它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用“和、与”等词,有时也由逗号、顿号形式构成。

 比如:清晨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行进着。

 在这句话中,“和”的前边是“蒙蒙的细雨”,后边是“泥泞的小路”,而与之搭配的只有一个“冒着”的动词,冒着细雨是搭配的,但是,冒着小路就不搭配了。

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是每个高中生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将从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复习、作文提升、阅读理解和作文出奇制胜等方面,为大家提供备考攻略。

语言知识及运用

语言知识及运用是语文备考的基础。要注意普通话的准确发音和常用字的字形,辨别病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熟练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偶。

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在于阅读和应用。别再纠结于虚词和文言文语法了,把精力放在整体理解和应用上,活学活用。

作文提升

好的文章源于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事例点亮你的文章,使内容更加生动。在写作时,注意结构,做到条理清晰。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重点之一。考前多做模拟题,仔细阅读,别急着找答案,理解作者的情怀和情感是关键。

作文出奇制胜

作文出奇制胜,别盲目跟风,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审题要细心,想好文章结构再下笔。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有深度、有条理的文章,轻松获得高分。

高三语文复习整理

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又有哪些的呢?不晓得朋友们都知道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希望您能喜欢!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63777cd3fc89d228e122e32890c02eb.jpg"width="484"height="300"/>

高三语文学习及复习方法

1、多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多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多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多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

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

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

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高考如何预测高校录取分数线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的方式就是能够根据往年的投档分数线和招生计划的变化预测出高校在今年录取过程的分数线,虽然根据政策不同,不同的高校都有微调,但是在不同的省份中时间上院校的录取位次和录取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根据这个变化结合今年高考后的分段表做出最正确的预估分数线,往年录取分数线使用近三年的录取平均线;

除了这些分数线外,为了更加精准投档的目标院校,我们还需要了解高校招生录取中,会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省控线、投档线、实录线、专业线、位次、线差、级差……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头痛不已。

省控制分数线(省控线/批线)

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省招考委根据当年全省考生参考人数、高考成绩及普通高校在各地招生计划等,将全省考生分科类即文科、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根据一定比例分批次按科类分别划定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标准。

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是分专业类、分批次确定的。专业类一般分为文史、理工,以及音乐(文、理)、美术(文、理)、体育(文、理)等等,每一专业类又各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等。文史、理工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模拟投档线

模拟投档线是省级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志愿报考情况模拟进行一批次投档,得出模拟投档线,一般模拟投档会经过2-3轮。

投档分数线(投档线/调档线)

调档分数线是省录取场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正式投档)中自然形成的投档给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省录取场根据普通高校在各地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计算出应投档数,按相应规则投档后,向院校所投考生档案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该校的调档分数线。

例如:a院校在b省今年本科一批理工类的招生计划是100人,调档比例是105%,省录取场向a院校正式投出105个考生电子档案,其中第105名考生的投档分数为580分,那么580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b省的调档线。

填报本科普通批次志愿的考生须达到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拟报高校其他要求。

第一轮复习 9月1日——9月31日 ①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

②专题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③专题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专题训练22:文言断句、标点

④讲读选读

考试:零诊摸底考试(9月11日)

作文: 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①关于字音、字形、标点的高考题组,积累错题

②巩固课文知识

③检查选读要求背诵的诗文

④分散识记清单、试卷中常见常错的字音、字形,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评讲:零诊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一)

定时练习:字音(2)、字形(2)、默写

专题16:识记文学常识(全程)

专题1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全程)

10月1日——10月30日 ①专题4: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②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

③专题6:辨析病句

专题训练7: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简明

考试:阶段考试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①关于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和辨析修改病句的高考题组,积累错题

②巩固第单元课文知识

③检查模块5要求背诵的诗文

④分散识记清单、试卷中易混淆的词语辨析、常见常错的熟语,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评讲:阶段考试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二)

定时练习:标点、熟语(3)、默写

专题20:文言文知识清单(全程)

11月1日——11月31日 ①专题18: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专题19: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③专题20: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8:扩展语句

专题训练9:压缩语段

④温习模块1、2要求背诵的诗文

考试:阶段考试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①关于古诗文阅读的高考题组(全程)

②温习散落在模块1、2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积累作文素材

③检查模块1、2要求背诵的诗文

④分散识记清单、试卷中易错的语言知识,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评讲:阶段考试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三)

定时练习:默写(2)、语言知识识记(2)

专题20:文言文阅读(全程)

专题21:翻译文言语句(全程)

12月1日——12月30日 ①专题23:科技文阅读

②专题24:社科论文阅读

③专题25:文学作品阅读

专题训练10:仿用句式

专题训练11:选用、变换句式

④温习高语第三、四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考试:阶段考试(毕业会考)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①关于现代文阅读的高考题组(全程)

②温习散落在模块三、四册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积累作文素材

③检查模块三、四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④分散识记清单、试卷中易错的语言知识,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评讲:阶段考试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四)

定时练习:默写(2)、语言知识识记(2)

专题20:文言文阅读(全程)

专题21:翻译文言语句(全程)

第一轮复习 1月1日——1月14日 ①专题训练12: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专题训练13:图文转换

专题训练1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专题训练15:对联

②温习模块五、六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考试:一诊(1月8日)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①用30%的时间翻检错题、思考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

②温习散落在高语第五、六册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积累作文素材

③检查模块五、六册要求背诵的诗文

④分散识记清单、试卷中易错的语言知识,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评讲:“一诊”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五)

定时练习:默写(2)、语言知识识记(2)

第二轮复习 1月15日——2月17日 ①专题要点:语言知识和运用模块(一)

②专题要点:现代文阅读模块(一)

考试:阶段考试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荷塘月色》《花未眠》《呐喊》自序《我有一个梦想》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附录 ①分析“一诊”试卷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复习计划

②关于“字音、字形、标点、辩词、熟语、病句”的模拟题

③关于“科技文阅读、社科论文阅读”的模拟题

评讲:阶段考试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六)(七)

定时练习:默写(1)、语言知识识记(1)

客观卷组合练习(2)

2月18日——3月18日 专题要点:古诗文阅读模块

专题训练:语言运用模块(二)

考试:阶段考试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说“木叶”》《读伊索寓言》《咬文嚼字》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 ①关于“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模拟题

②关注有关考试大纲的信息

模拟:各省地市模拟

评讲:阶段考试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八)(九)

定时练习:默写(1)、语言知识识记(1)

客观卷组合练习(2)

3月19日——3月31日 专题要点:现代文阅读模块(二)

专题训练:语言运用模块(二)

考试:二诊(3月26日)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诗经》《离骚》汉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宋代散文、明清散文、附录 ①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模拟题(精选)

②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模拟题(精选)

③关注有关考试大纲的信息

模拟:各省地市模拟考试题

评讲:“二诊”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十)(十一)

定时练习:默写、语言知识识记、专题模块组合练习、客观卷组合练习

第三轮复习 4月1日——4月30日 专题辅导:古诗文阅读模块、现代文阅读模块

专题训练:语言运用模块

模拟:各省地市模拟考试题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陈情表》《赤壁赋》《祭十二郎文》《滕王阁序》附录 ①分析“二诊”试卷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复习计划

②关注有关考试大纲的信息

③回归错题本,思考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

评讲:“模拟”题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十二)(十三)

定时练习:默写、语言知识识记、专题模块组合练习、主客卷组合练习、客观卷组合练习

第三轮复习 5月1日——5月13日 三诊(5月7日)

模拟:各省地市模拟考试题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李白杜甫诗歌《孟子》附录、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①关注有关考试大纲的信息

②回归错题本,思考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

评讲:“三诊”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训练(十四)(十五)

定时练习:默写、语言知识识记、专题模块组合练习、主客卷组合练习、客观卷组合练习

冲刺阶段 5月14日——5月31日 模拟:各省地市模拟考试题

作文:素材积累(思想、材料、语言、结构、文体)

回归阅读:《史记》《红楼梦》 ①关注有关考试大纲的信息

②回归错题本,思考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

评讲:“模拟”题并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作文:全国优秀卷仿写

定时练习:默写、语言知识识记、专题模块组合练习、主客卷组合练习、客观卷组合练习

6月1日——6月6日 调节心态,可适当看书,温习名篇名句、各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回归错题本和清单,适当拓宽阅读范围,读《读者》保持良好心态。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一、复习内容:

1、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2、现代文阅读

3、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

4、写作

二、复习计划:

1、晨读计划:前十分钟温习前一日积累的字词,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温习要求背诵却未能背诵的诗文一篇(重在默写),后二十分钟温习当前阶段复习重点。

2、日计划:识记积累三个生僻字的字音,三个生僻字的字形,三个生僻的词语(实词、虚词、熟语各一个)。

3、周计划:周记一篇,撰写随笔感悟。

4、双周计划:大作文一篇,附以作文讲评,小型测验或考点训练1-2次。

5、月计划:每月结束一个大型板块的复习

三、日程安排:

3月1日-3月7日

以复习语言表达为主,穿插复习现代文阅读1-2个考点

3月8日-4月13日

以复习现代文阅读为主,穿插复习语言基础知识1-2个考点

4月13日-5月13日

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穿插复习文学常识

5月13日-高考

摸拟考试、自我调整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文章标签: # 复习 # 专题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