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历年高考函数真题2018到2020年_2014高考函数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2.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3.问道高考题,2014年浙江理科数学卷压轴题22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这题算起来好麻烦啊,已知函数f(x)=4.2014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怎么做啊,求学霸啊,这个压轴题最后一题真难。(1)求函数f(x)的定义域D5.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26题怎么做才好?真的很难啊,不愧是压轴题。已知函数f0(x)=sinx/x,(x>0),

1.“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

2.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

3.问道高考题,2014年浙江理科数学卷压轴题22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这题算起来好麻烦啊,已知函数f(x)=

4.2014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怎么做啊,求学霸啊,这个压轴题最后一题真难。(1)求函数f(x)的定义域D

5.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26题怎么做才好?真的很难啊,不愧是压轴题。已知函数f0(x)=sinx/x,(x>0),设fn(

6.高考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十二种方法

7.高考数学函数答题方法和技巧

历年高考函数真题2018到2020年_2014高考函数

 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式相类似,都是求出函数x与y的函数关系,也是高考数学常考考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一)

 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求解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若已知f(x)的结构时,可设出含参数的表达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从而求出待定的参数,求得f(x)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只适用于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求其解析式。

 (2)换元法(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我们常设t=g(x),从而求得

 ,然后代入f(g(x))的表达式,从而得到f(t)的表达式,即为f(x)的表达式。

 (3)配凑法(整体代换法):若已知f(g(x))的表达式,欲求f(x)的表达式,用换元法有困难时,(如g(x)不存在反函数)可把g(x)看成一个整体,把右边变为由g(x)组成的式子,再换元求出f(x)的式子。

 (4)消元法(如自变量互为倒数、已知f(x)为奇函数且g(x)为偶函数等):若已知以函数为元的方程形式,若能设法构造另一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再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函数元,称这个方法为消元法。

 (5)赋值法(特殊值代入法):在求某些函数的表达式或求某些函数值时,有时把已知条件中的某些变量赋值,使问题简单明了,从而易于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二)

 求函数解析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文给出求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定义法

 根据函数的定义求其解析式的方法。

 例1. 已知

 ,求

 。

 解:因为

 二、换元法

 已知

 看成一个整体t,进行换元,从而求出

 的方法。

 例2. 同例1。

 解:令

 ,所以

 ,所以

 。评注:利用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必须考虑?元?的取值范围,即

 的定义域。

 三、方程组法

 根据题意,通过建立方程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3.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

 满足

 ,求

 的解析式。解:

 , ①

 ②

 得

 ,所以

 。

 评注:方程组法求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方程中式子的特点,构造另一个方程。

 四、特殊化法

 通过对某变量取特殊值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4. 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R,并对一切实数x,y都有

 ,求

 的解析式。解:令

 ,令

 ,所以

 ,所以

 五、待定系数法

 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例5. 已知二次函数

 的二次项系数为a,且不等式

 的解集为(1,3),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求

 的解析式。解:因为

 解集为(1,3),设

 ,所以

 ① 由方程

 得

 ②

 因为方程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所以

 ,即

 解得

 又

 ,将

 ①得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考数学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其常用方法知识点归纳

“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所运用的公式多且难记,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在这里为同学们整理出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口诀,方便同学们更加容易去理解与牢记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公式六:

 ?/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2*k ?(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sin(4?/2-?),k=4为偶数,所以取sin?。

 当?是锐角时,2?-?(270?,360?),sin(2?-?)<0,符号为“-”。

 所以sin(2?-?)=-sin?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视为锐角时,角k?360?+?(k?Z),-?、180,360?-?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 cot?=1

 sin csc?=1

 cos sec?=1

 商的关系:

 sin?/cos?=tan?=sec?/csc?

 cos?/sin?=cot?=csc?/sec?

 平方关系:

 sin^2(?)+cos^2(?)=1

 1+tan^2(?)=sec^2(?)

 1+cot^2(?)=csc^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tan(?+?)=(tan?+tan?)/(1-tan?tan?)

 tan(?-?)=(tan?-tan?)/(1+tan?tan?)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2sin?cos?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tan2?=2tan?/[1-tan^2(?)]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2)=(1-cos?)/2

 cos^2(?/2)=(1+cos?)/2

 tan^2(?/2)=(1-cos?)/(1+cos?)

 另也有tan(?/2)=(1-cos?)/sin?=sin?/(1+cos?)

  万能公式

 sin?=2tan(?/2)/[1+tan^2(?/2)]

 cos?=[1-tan^2(?/2)]/[1+tan^2(?/2)]

 tan?=2tan(?/2)/[1-tan^2(?/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2sin?cos?=2sin?cos?/(cos^2(?)+sin^2(?))......*,

 (因为cos^2(?)+sin^2(?)=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可得sin2?=2tan?/(1+tan^2(?))

 然后用?/2代替?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3sin?-4sin^3(?)

 cos3?=4cos^3(?)-3cos?

 tan3?=[3tan?-tan^3(?)]/[1-3tan^2(?)]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sin3?/cos3?

 =(sin2?cos?+cos2?sin?)/(cos2?cos?-sin2?sin?)

 =(2sin?cos^2(?)+cos^2(?)sin?-sin^3(?))/(cos^3(?)-cos?sin^2(?)-2sin^2(?)cos?)

 上下同除以cos^3(?),得:

 tan3?=(3tan?-tan^3(?))/(1-3tan^2(?))

 sin3?=sin(2?+?)=sin2?cos?+cos2?sin?

 =2sin?cos^2(?)+(1-2sin^2(?))sin?

 =2sin?-2sin^3(?)+sin?-2sin^3(?)

 =3sin?-4sin^3(?)

 cos3?=cos(2?+?)=cos2?cos?-sin2?sin?

 =(2cos^2(?)-1)cos?-2cos?sin^2(?)

 =2cos^3(?)-cos?+(2cos?-2cos^3(?))

 =4cos^3(?)-3cos?

 即

 sin3?=3sin?-4sin^3(?)

 cos3?=4cos^3(?)-3cos?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 (谐音为 三无四立) 三指的是"3倍"sin?,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4倍", 立指的是sin?立方

 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sin?=2sin[(?+?)/2]?cos[(?-?)/2]

 sin?-sin?=2cos[(?+?)/2]?sin[(?-?)/2]

 cos?+cos?=2cos[(?+?)/2]?cos[(?-?)/2]

 cos?-cos?=-2sin[(?+?)/2]?sin[(?-?)/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 cos?=0.5[sin(?+?)+sin(?-?)]

 cos sin?=0.5[sin(?+?)-sin(?-?)]

 cos cos?=0.5[cos(?+?)+cos(?-?)]

 sin sin?=-0.5[cos(?+?)-cos(?-?)]

  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附推导: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

“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_整理高中“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见题型

整理高中“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见题型函数恒成立问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化,把未 知转化为已知, 让问题更加清楚明白!那如何进行转化呢?下面瑞德特数学周老 师介绍几种方法,大家要仔细研究哦! 1 利用函数思想2 分离参数法3 判别式法4 利用函数单调性5 恒成立问题 (1)利用一元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的充要条件(2)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的充要条件6 待定系数法7 不等式法8 特值法9 确立主元法10 整体换元法

“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_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归纳与常考题型专题练习(附解析) 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 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 a,b,c, ……表示元素 如: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 a∈A,如果 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 a ? 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 N+ ;整数集记作:Z;有理 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 图)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就说 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 ? B 2、“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同时,集合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等于集合 B,即:A=B ? 3、真子集 如果 A ? B,且 A ?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 ? B(或 B ? A)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A ? B且 B ? A 知识要点 1、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 A 且属于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交集.记作 A∩B(读作“A 交 B”),即 A∩B={x| x∈A,且 x∈B}. 2、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并集。记作: A∪B(读作“A 并 B”),即 A∪B={x | x∈A,或 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A∩A = A,A∩φ= φ, A∩B = B∩A,A∪A = A,A∪φ= A ,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全集 如果集合 U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 常用 U 来表示。

(2)补集 设 U 是一个集合,A 是 U 的一个子集(即 A ? U) ,由 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叫做 U 中子集 A 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UA ,即 CSA ={x | x ? U 且 x ? A} (3)性质 CU(C UA)=A,(C UA)∩A=Φ,(C UA)∪A=U; (C UA)∩(C UB)=C U(A∪B),(C UA)∪(C UB)=C U(A∩B).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 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 数.记作: y=f(x),x∈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 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 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 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 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 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注意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 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 的字母无关。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1)定义域一致; (2)表达式相同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 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 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1.2.2 函数的表示法 知识要点 1、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 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曲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2)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

“函数”必考知识点及常考题型总结_数三高数考查重点和题型总结

考研数学三高等数学考察重点及题型总结重要度等 章节 知识点 题型 级 等价无穷小代换、洛必达法则、 第一章 函 泰勒展开式 数、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间断点的 连续 类型 导数的定义、 可导与连续之间的 按定义求一点处的导数, 可导与连 ★★★★ 关系 第二章 一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 元函数微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罗尔 分学 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 中值定理和泰勒定理 第三章 一 元函数积 定积分的应用 分学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存在性, 连续 第四章 多 隐函数、偏导数、全微分的存在 性,偏导数的存在性,全微分存在 ★★★ 元函数微 积分学 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性与偏导数的连续性的讨论与它 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重积分的计算及应用 ★★★★★ 用定积分计算几何量 ★★★★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变限积分求导问题 ★★★★★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 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 续的关系 判断函数连续性与间断点的类型 ★★★ 求函数的极限 ★★★★★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 第五章 无 条件,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 数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 穷级数 比值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 交错 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第六章 常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齐次方程, 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 ★★★★★

问道高考题,2014年浙江理科数学卷压轴题22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这题算起来好麻烦啊,已知函数f(x)=

高考数学函数解题技巧:根据题型解答。

函数题型:求函数解析式。常见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凑法、方程组法。

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所以“函数”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

1、单调性法

单调性是在求解函数至于或者最值得时候很常见的一种高效解题的方法,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性质,也是每年高考考察的重点。但是不少同学由于对基础概念认识不足,审题不清,在解答这类题时容易出现错解。下面对做这类题时需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运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函数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1、首先要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

2、根据题目中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3,用函数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2014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怎么做啊,求学霸啊,这个压轴题最后一题真难。(1)求函数f(x)的定义域D

本题考查导数的综合运用,考查函数的最值,考查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难度大,过程不一定特别复杂,只是思路要清晰。答案看这里那你可别忘了采纳我的回答哦,亲

已知函数f(x)=x^3+3|x-a|.a属于R

{1}若$f(x)$在[-1,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M(a),m(a),求M(a)-m(a);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26题怎么做才好?真的很难啊,不愧是压轴题。已知函数f0(x)=sinx/x,(x>0),设fn(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十二种方法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数公式和法则,诱导公式,以及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转化思想等,本题设计巧妙,题型新颖,立意深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难度很大,考查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答案看哈哈都没其他人给你答,还好我来了,采纳哦

已知函数f0(x)=sinx/x,(x>0),设fn(x)为fn-1(x)的导数,n属于N *,

(1)求2f1(π/2)+(π/2)f2(π/2)的值;

(2)证明:对任意 n属于N*,等式|nfn-1(π/4)+(π/4)fn(π/4)|=根号2/2(二分之根号2)都成立。

高考数学函数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的值域。

二.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三.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2+x+2)的值域。

四.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2x2-2x+3)/(x2-x+1)的值域。

五.最值法

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例5已知(2x2-x-3)/(3x2+x+1)≤0,且满足x+y=1,求函数z=xy+3x的值域。

六.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6求函数y=∣x+1∣+√(x-2)2的值域。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符号后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

 七.单调法

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例7求函数y=4x-√1-3x(x≤1/3)的值域。

八.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8求函数y=x-3+√2x+1的值域。

 九.构造法

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赋予几何图形,数形结合。

例9求函数y=√x2+4x+5+√x2-4x+8的值域。

 十.比例法

对于一类含条件的函数的值域的求法,可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代入目标函数,进而求出原函数的值域。

例10已知x,y∈R,且3x-4y-5=0,求函数z=x2+y2的值域。

 十一.利用多项式的除法

例11求函数y=(3x+2)/(x+1)的值域。

十二.不等式法

例12求函数Y=3x/(3x+1)的值域。

#高三# 导语怎么答好高考数学函数题? 整理了高考数学函数题答题技巧和方法,供参考。

  高考函数体命题方向

 高考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命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是建立函数关系式,构造函数模型或通过方程、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②是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

 ③是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研究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问题.在构建函数模型时仍然十分注重“三个二次”的考查.特别注意客观形题目,大题一般难度略大。

  高考数学函数题答题技巧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

 可以得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初等函数的基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中要肯于在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复习函数的性质,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从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入手,在判断和证明函数的性质的问题中得以巩固,在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值及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具体要求是:

 1.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能熟练运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2.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深化对函数性质几何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总结求函数值和最小值的常用方法.

 3.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换元、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深入理解.

 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限制.

 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的充要条件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a)=f(a-x)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象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

 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文章标签: # 函数 # cos #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