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状元村在哪_农村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9年前,曾是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回农村种地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2.农村喂猪娃高考710分,逆袭至清华大学,寒门再难出贵子吗?3.河南高考状元:我将清华北大刻在西瓜上4.17年过去了,高考900分摘状元,考上北大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5.2022年高考状元749分的人是谁6.“高考状元”毕业后遇尴尬 赚钱不如初中生2010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曾世杰,在江

1.9年前,曾是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回农村种地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

2.农村喂猪娃高考710分,逆袭至清华大学,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3.河南高考状元:我将清华北大刻在西瓜上

4.17年过去了,高考900分摘状元,考上北大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

5.2022年高考状元749分的人是谁

6.“高考状元”毕业后遇尴尬 赚钱不如初中生

高考状元村在哪_农村高考状元

2010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曾世杰,在江安校区明远湖边制造了一起凶杀案,造成一死二伤。2010年12月29日,成都中院对川大学生曾世杰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4年8月7日,核准曾世杰的死缓判决。

究竟是何原因让曾世杰在校内制造凶杀案,他与死者和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请跟随小编走进成都大学生杀人一案,一起探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曾世杰出生于四川凉山州的一个农村家庭,世代务农,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买不起新衣服,一直都穿别人剩下的衣服,直到上大学也没有像样的衣服穿。哥哥为了供他上学,早早的辍学打工,自卑心理一直陪伴着曾世杰。

母亲是一位患有间接精神病的人,因为母亲的不正常,无法给到曾世杰足够的爱和关怀,曾世杰也一直很安静不爱说话。母亲经常走失,村里人帮忙找回时,他心中隐隐作痛,希望母亲是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照顾自己和哥哥,嘘寒问暖。

曾世杰变得更加的内向和沉默寡言大概是母亲的离去。一次母亲走丢后,一直没有找到,直到十天后母亲的尸体被发现,曾世杰哭得异常伤心。好在哥哥和父亲勤劳,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

同学们的作恶也给曾世杰的心灵带来了极大创伤。高中时,班上几名旷课逃学的人出去上网被学校抓住,收到了处罚,几人怀疑是曾世杰告状,便将曾世杰抓起来打了一顿,曾世杰被校园暴力吓坏了。

曾世杰一度想要退学,他害怕那些欺负他的、对他不好的同学。他将想法告诉家人,但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在老师和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曾世杰没有退学。打人者也没有道歉,家人也没有出面解释。

曾世杰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以607的高分成为了文科的高考状元,父亲东拼西凑了7000块钱,将曾世杰送入了四川大学。曾世杰进入大学后,同学们或许是开玩笑,或许是嘲笑,曾世杰认为他们对自己不尊重,看不起自己来自农村。

曾世杰内心挣扎着跟父亲提出退学,但因为昂贵的学费,曾世杰不得不尝试着走进同学们的圈子。3月30日晚,宿舍有位舍友在看小品时捧腹大笑,曾世杰以为他是在嘲笑自己,于是气愤地拿水果刀捅向了一位女学生,另外两人也受伤了。

2010年9月3日,成都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曾世杰提出要求做精神鉴定,12月3日,报告显示曾世杰精神正常。12月29日,曾世杰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2年3月19日,省高院撤销死刑判决,发回重审。2014年8月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曾世杰死缓判决。

曾世杰在法庭上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但都已无济于事,逝去的生命永远不会再回来。法律不会原谅任何一个犯法的人,做错了事要自己承担后果。

曾世杰的心理一直是扭曲的、敏感的,倘若他能够敞开心扉,乐观面对生活,一条鲜活的生命和几个家庭也许能够避免当时的悲剧。

9年前,曾是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回农村种地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

刘强东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小时候他的家里穷,在他所在的村子里,他们村的村长是比较有钱的,他也知道它的村长能够吃上肉,而别人家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他就立志要让全村的每一个人都能吃上肉,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当一名村长。

后来,在他们的村子里举行看**,当时,刘强东会有很多的疑问,那个**能有电吗?能点燃吗?一场**给了他很多的震撼,他知道,自己的眼光应该更高一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村长。

在刘强东高中的时候,他花了50块钱的路费,让他看到了比宿迁更大的城市,让他明白了外面世界是非常精彩的,要想拥有这么美好的一切,就得认真学习,尽管刘强东的家庭条件不是怎么好,但是他是一个懂得拼搏的人,懂得奋进的男孩,所以,是梦想支撑他一路前进,让他有了更多的动力。

他明白,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是他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刘强东也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

农村喂猪娃高考710分,逆袭至清华大学,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悯农》道出了千千万万农民的艰辛,农民为了能够获得好收成,烈日当空,依然在劳作。

正是如此,有许多寒门贵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发展。

可是就偏偏有人喜欢“剑走偏锋”,与世人观念背道而驰,从农村走出去,又走回农村。

9年前,广东男孩邹子龙,曾经的高考状元,北大毕业之后,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珠海农村当农民种地,搞起一片有机农场。

一、农村学霸,偏爱农业专业

1988年8月,邹子龙出生在广东韶关市的一个农村普通家庭,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他学习一直很好。2007年,他参加高考,获得了韶关市高考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但在填志愿的时候,一根筋地写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当时家人并不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但也不了解这个专业是干嘛的,只见“经济管理”四个字,感觉蛮高大上的,就没有反对他。

在人大学习期间,邹子龙没有让自己松懈,除了上理论课,在图书馆找资料,其余时间都泡在学院的农园基地里。

毕业那年,邹子龙还去北大读了经济学双学位,并通过考试,又被保送回人大读研究生。

2011年,在毕业前夕,他早已被多家企业看中,但是都被他婉拒了。这一年,他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带着女朋友,拉着3个小伙伴,跑到珠海农村的一个破山头,开荒种菜。

二、不顾家人反对,如今怎样

其实当初邹子龙把种地的事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圈了,辛苦把他送去读大书,毕业了竟然回农村种地,这不是疯了吗?为此,父母几个月都没有搭理他。

但是邹子龙主意已定,带着几个伙伴直奔珠海的一个偏僻乡村,租下了300亩的山地,创办了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

种地很苦,但邹子龙不怕,他说:

“有机农业并不是要回到以前刀耕火种的时代,而是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试图让蔬菜的品质回到100年以前的状态。”

现在,他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带领员工干活,打扫猪圈、喂饱鸡鸭,然后来到田里种菜、摘菜。

在他的有机农场,所有的农作物种植都不用喷农药、施化肥、打激素。为了搞好有机农业,他挖了一个大鱼塘养鱼,又养了一大批鸡鸭,还养了上百头牛和猪,然后把动物粪便收集起来,就是农作物的有机无公害肥料。

原来农场是一片荒山,没有水,邹子龙则引进技术,自己设计了三套独立的灌溉系统,实现了手机远程按时控制浇水,省去了很大的人工成本。

同时,邹子龙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让社区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农场负责耕种和送货上门。

据了解,CSA模式没有固定的经营“套路”,消费者可以在春耕前预先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也可以成为农场“股东”,一起分摊成本,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并且“股东”还可以投入现金,也可以投入劳力,为此每逢周末或假期,许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来体验农场生活。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邹子龙的绿手指农场有了500多个家庭长期订单,还有近1000个间断性的订单,每年的收入都超过了2000万元。

而当初反对他种地的父母,已经不再说当农民没有前途了。

三、结语

邹子龙用自己所学,肯吃苦,开辟了新的农村天地,他是当代新农人的楷模。

当种地成为一个人心中的诗与远方,种地就已经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而是眼前的鸡鸭成群、绿油油的一片菜地、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日落牛羊上丘陇,宛如陶公的桃花源。

对于邹子龙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河南高考状元:我将清华北大刻在西瓜上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1年,这句言论引爆网络。即便内容稍显偏颇,但不可否认,这就是现实,即便透露出些许残酷。即便如此,“寒门”还是能走出不少人才,就如以710分(含加分)高分走入清华的喂猪娃—孙宜林。

正文

2018年7月23日,河南栾川一高的孙宜林收到了期盼已久的通知书。当录取通知书缓缓打开,清华“二校门”在通知书缓缓展开。立体的二校门展现在孙宜林眼前,脸上的激动毫不掩饰。

对于孙宜林来说,考上清华,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不少人认为高考就是一场你去南、我去北的伤感故事,但在孙宜林眼中,高考更是一场决定将来是头朝地、头朝天的大事。

出生于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的孙宜林,家境并不好。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家里的收入全靠那几亩地和父母打零工。在领取到通知书之前,孙宜林每天都在做几件事—干农活、喂猪。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除了学习,还有来自父母的期许。孙宜林也不例外,从小孙宜林就知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不难发现,多数农村孩子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句—好好学习,考好大学,将来才有出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少。

孙宜林作为农村孩子中的典范,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付出的肯定比别人多得多。自“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发表后,不少人纷纷附和,其中不乏就是对寒门和工薪家庭、豪门的对比。

在一则比较中,列出了一个重点高中的火箭班的基本情况。班上62个人,清华北大占比四分之一,出国占比四分之一,即便剩下的二分之一,也是985、211,但这些学子的家庭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从商的占据大部分。即便如此,零星的两三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对孩子也十分负责。

正如评语所说:“穷人家孩子也能出高考状元,但是他们所付出的是别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孙宜林的确付出了比别人好几倍的努力,在孙宜林的一份学习计划中,是这样写的:“五点半起床,诵读英语,整理笔记,预习当天的知识。”这份计划并不单单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就已经在执行。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初中的他,就以606分的好成绩进入栾川一高。

这样的学习计划,在高中比比皆是。当你进入到衡水、毛坦厂之类的高中,你会发现有太多的人勤勉、刻苦。但是相较于那些含着“金汤匙”的人,这份努力就显得微不足道。

有句话叫做“不怕别人不努力,就怕比你厉害的人更努力。”孙宜林所在的班级就是这样,有太多优秀的人,孙宜林不过只是其中一个。但是和其他人比,孙宜林更加知道“读书才有出路”的含义。

正如孙宜林老师所说:“孙宜林刚来的时候,成绩并不算最好的,但是他知道刻苦,认真,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刻苦、努力,是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这点不仅适用于孙宜林,更适用于我们。在孙宜林领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面对镜头的采访,是这样说的:“清华的同学都是学霸,我要更加努力才行。”

更加努力,成为了孙宜林的座右铭。即便考上清华,他也不敢有丝毫松弛。因为他知道大学并不是终点,只是人生的起点。

小结

逆袭,依靠的并非运气。如孙宜林一般的人,有许多。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运气所致,毕竟有太多人的努力不被发现,有太多人成为普通人。这并没有错,只是努力的本质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所以努力之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始终是努力的过程。

17年过去了,高考900分摘状元,考上北大的广东男孩,如今怎样?

一号超级考生档案

 姓名 张超杰

 年龄 18岁

 高考分数 692分

 特殊身份 理科状元

 推荐学校 新郑市二中

 才艺展示 组装收音机

 超级经历 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清华北大?的字样

 超级语录 ?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所有的好成绩都是靠努力得来的,我不比别人聪明。我最大的特点是自信,我总是做好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努力。刚上高三,我就定下总分702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自信的基础。?

 新郑市龙王乡小田王村里,一处普通的农村院落,两层红砖瓦房。客厅主墙上的装饰画,因墙面返潮已看不出颜色,贴满两面侧墙的奖状十分抢眼。

 就是这个小院出了今年全省理科状元?张超杰。

 他高考总成绩692分,其中数学150分,语文121分,英语138分,理综283分。

 1989年出生,毕业于新郑市二中的张超杰,今年还不足18岁。当他把爱因斯坦作为偶像,立志要到清华北大上学,想当物理学家时,还不到10岁。在高考志愿栏里,提前批次他填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第一批次第一志愿他填了?清华大学能源动力与自动化专业?。

 ●小学时立志成为科学家

 张超杰是个十足的小帅哥。眉目清秀,精神的短发,架着副近视镜,橘**的t恤衫、浅米色的裤子,脚下一双普通的帆布球鞋,粘着地里新鲜的泥巴。

 超杰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拿到全省状元,他估的分数是675分,他说:?我原先的目标,是郑州市前10名。?

 超杰的家人和邻居都说他很内向,村里很多人都几乎没见过他说话。但超杰说起喜爱的物理,谈到今后清华的生活,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那种自信难以掩饰。

 小学四年级时,超杰去表哥家玩,一套《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让他爱不释手,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爱因斯坦、杨振宁、达尔文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研究的,但当科学家的愿望开始在他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超杰脱口而出,?爱因斯坦。?当所有人都认为现代物理这座大厦基本建成时,他大胆提出自己的相对论,彻底震撼了现代物理学。?超杰希望自己在生活里是个普通的人,而在学术研究上他有着?霸气?。

 小学老师无意说过的话,?半国英才出清华?,让超杰一直铭记在心里。虽然他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清华所在的北京离自己有多远,但他的心,已经慢慢飞出了种满花生的小村庄。

 ?那一年,超杰把家里种的很多西瓜都刻上了歪歪扭扭的?清华?,?北大?字样。?超杰妈妈马金荣隐约觉得,自己这个沉默的儿子,内心里有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志向。

 ●妈妈用花生教会状元数数

 超杰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收音机之类的电器,拆开了再组装上。学物理,他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能量和动量部分的内容。?因为这部分最难学,有挑战性?。

 可是,整个高三阶段,做得最少的也是物理习题。?我不敢做,一拿起来物理题就放不下了。每攻克一道难题,那种成就感什么都代替不了。有一次,我拿到一套物理模拟试卷(共10份卷),不到三天就做完了。?

 母亲马金荣初中毕业,父亲高中文化水平。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对超杰的启蒙教育挺早,妈妈带着两三岁的超杰去地里摘花生,总会先捡出一堆教他数数。

 今年大年初一,几乎所有人都在休息的时候,超杰做功课直到半夜两点。马金荣回忆:?夜里一点多我起来去上厕所,突然发现他还趴在那儿看书,就问他咋还不睡觉。孩子说今天的任务没完成不能睡。?这任务是小杰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复习计划,他是个做事很有计划的人,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这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小孩子难免有贪玩的时候,马金荣一遍遍告诉超杰:?今天的事就在今天做完,不然明天的事还会拖到后天,你就永远做不完,永远比别人慢。?在马金荣的印象中,超杰从来没落下过作业。

 ●没事时会给父母做顿饭

 超杰和80多岁的爷爷、15岁的妹妹、父母住在一起。东厢房摆着两张床,他和爷爷各占一张;妹妹则和父母一起住在西厢房里。家里可称上电器的仅是一台电视机、两台电扇、一台还套着包装箱保存很好的洗衣机。

 为了能揽到帮人盖房的活儿,超杰的父母5点就出门,天黑才回家,一天一个人能挣下20多块钱,一年能挣4500元左右;家里10亩地一年的收成合3000多元钱。?家里所有的收入,都是为了供这两个孩子上学。?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父亲搓了搓手,?只要他能读,硕士,博士,我们也供。?

 超杰自上了初中就开始住校,升入高中后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平时生活节俭,半个月还花不完100元钱,生活却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马金荣总说:?超杰可孝顺,没事的时候会给我们做饭,有时候一边做饭一边捧着书看。?超杰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不看书时,偶尔踢踢足球,经常下地帮着干农活儿。

 ●班主任认为超杰胜在心态好

 ?这是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就带出了一个状元,真是非常幸运。?张超杰的班主任姬超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激动。

 ?超杰胜在心态好,发挥稳定,完全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姬老师说超杰虽然看起来内向,但在熟悉的同学面前很开朗,自信而不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情,非常有毅力。

 超杰在一测的时候,考了新郑市第二名,到了二测,就考到了郑州第一名。姬老师说,超杰成绩比较稳定,和同层次学生比起来,他心理上更成熟,并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超杰期望自己将来能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他报的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军事、航天物理事业做出贡献。

 记者对话理科状元

 ●将来打算做研究

 记者:你报的是工程物理本硕博连读,都说工科学时间久了,人会变得傻气?

 小杰:不会的,这是我喜欢的专业。一直研究喜欢的东西,就不会变傻。

 记者:除了偶尔踢踢足球、看名人传记之外,你几乎没什么爱好。上大学后,打算在爱好方面做改变吗?

 小杰:以前上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大学,没时间干别的。上大学后,我会尝试着做些改变,学学上网什么的。

 记者:除了这些,你的大学生活还有什么打算吗?

 小杰:目前还没有。先用半年时间熟悉再说。

 记者:毕业之后准备做什么?

 小杰:准备做研究,我喜欢安静,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做研究。

 记者:这个暑假你打算怎么过?

 小杰: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家教,让我帮那个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我想试试,也想自己挣点钱。(今报记者 李萌 赵媛 高冬丽/文 尚鑫/图)

2022年高考状元749分的人是谁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北宋汪洙《神童诗》

寥寥数语,道出人生真谛,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了很多书。学习也是一样长期的过程,过去的成绩不代表着现在,更不代表未来,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继续辉煌!

我国每年高考都有许多状元,但是他们考得状元只能代表自己有学习能力,对高中知识理解很透,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前途无量。因为就曾经有高考状元在上大学后,迷恋游戏而荒废了学习,最终不得不退学。本文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位高考状元的故事!

13年前,广东男孩谭志佳,高考以900分的优异成绩摘得状元,成为高明一中走出去的首位高考状元,最终他也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任高明一中的校长说,谭志佳是一个寒门出贵子的例子,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不过,多年后的谭志佳却说:“状元只代表过去的努力,如果上了大学不继续努力,也将一无所获。”

如今,成为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的谭志佳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努力学习。虽然每天他在实验室都会遇到失败,但是他推倒又重新开始。

一、出身寒门的状元

谭志佳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虽然出身寒门,但他从小受父母教导,懂得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的学习一直以来比较好。

高中时,他考进了佛山市一所普通中学——高明一中。虽然他没有天赋异禀的才华,但是他有一股持续努力的韧劲,上教室最早,下课最后一个走的都是他。因此,在高中三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3年高考,谭志佳以900分的高分,摘得广东省状元,成为了高明区有史以来的首个全省高考状元,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北大四年自力更生,不忘学习

上了大学,谭志佳依然不忘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每年都获得奖学金。

学习之余,他还去做了许多报告和讲座,以及参加了一些商业性质的活动,也做过兼职家教,所以大学期间的学费他都是自己挣。

性格随和、待人热情、做事认真的他,还连续做了四届班长,深受同学和老师喜欢。

三、如今怎样?

2007年7月,由于父母不放心谭志佳“走得太远”,北大毕业的他放弃德国留学的机会,选择来到香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硕博连读学位。

在港大学习期间,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的习惯,并因成绩优秀,每月获得约1.5万元的奖学金。

15000元,对于谭志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得到钱的他想到了家人。他将奖学金分为三份:一份留给自己做学费和生活费;一份用来供读华南农大的弟弟;还是一份就是给父母改善生活。

经过多年的学习,谭志佳现在是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骨骼畸形遗传病理研究。而且他也已经在香港娶妻生子,生活稳定。

事业有成的他还不忘回报家乡,他免费为在香港的乡亲子女辅导学习,还担任旅港高明同乡会青年社会工作团副团长职务,并加入了广东高明政协 ,为家乡建设出力。

四、结语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谭志佳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了这10个字,如果他上大学后没有“勤”,就没有现在的他。也只有持续的“勤”,他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地开花结果。

而很多人往往把成功原因总结在天赋上,认为一个人智商不高就不会成功,却忽略了一个人再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勤”,也终将是“伤仲永”。

对于谭志佳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高考状元”毕业后遇尴尬 赚钱不如初中生

山东省的理科生王端鹏,这位学生高考749分,位列历史第一。

我国每年都有上千万的考生参加高考,这些考生里面肯定会有天赋异常的人,利用自身超高的智商,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最终考取非常理想的成绩。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高考,有一位高考状元的成绩,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这位高考状元就是来自于山东省的理科生王端鹏,当年王端鹏的高考总成绩达到749分,仅差一分就满分,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审视王端鹏的高考成绩,连他的班主任于志高都感到不可思议。

王端鹏出生在山东烟台的农村家庭,高中阶段以优异的成绩到烟台二中的实验班学习。依靠着自身数理化优势,王端鹏在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加当时非常盛行的各类学科竞赛,并且在多个学科斩获奖牌。

在山东省学科竞赛里面,王端鹏的数学、物理以及化学均取得一等奖,最后他挑选自己最擅长的数学科目参加全国竞赛,并且在全国数学竞赛里面获得一等奖,并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

王雪的妈妈王玉荣说,这一堆堆石子成了村里一些年轻人辍学后的战场。(王富晓 摄)

引言:

章丘市官庄乡徐家井村,位于济南、淄博和莱芜的交界处,村前的大山叫簸箕掌山,远处还是连绵不断的山,村后一条凹凸不平用石子垫起来的公路,是大山里的村民走向外面的通道,这里的人们大都靠在山上采石或运输石子为生。

2004年的那个夏天,这个只有100多户400多口子人的小山村却沸腾了--村里不仅破天荒地一次考取了4个大学生,更让村里人骄傲的是,山沟沟里出了个当年的济南市文科状元王雪!

然而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王雪的工作在村里人看来并不体面,村民不再引以为豪。反而,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却在村里悄然出现……

■"状元村"印象

新“读书无用论”悄然出现

走进章丘市官庄乡徐家井这个小村庄,除了山上采石头的机器隆隆作响外,到处是异常的安静,街头除了坐在门口的老人就是顽皮的孩子,说起村里的大学生,老人们都会首先提到王雪,“别看俺这个村小,年年能出好几个大学生呢,上北京的、济南的、青岛的……还有什么职业学院的,名字都很长,俺也说不上来……”但是具体问问他们的工作,老人们撇撇嘴,“怎么没听说谁家的孩子有大出息啊!”老人们说的“出息”,自然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记者在徐家井采访时碰到几个村民,谈到读书,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读个初中就行,读多了也没用!”村民们说,读到初中毕业花的钱不多。再说,孩子小也不可能到外面赚钱,等读完了初中,如果成绩特别好就继续读,“要是成绩中等那就不要读了,早下学早赚钱啊!”“看看那几个大学生,毕了业也找不到工作,就是成绩好也不要去读了!”从村民的谈话中,记者注意到,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这种“读多了也没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毕竟,在农村,读大学就是一种投资。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但就业难的现状让不少村民觉得投资风险太大——那么高的投资,回报却可能为零,谁敢去做?有不少家长还出现这样的心态:高中也别读了,成绩不好,考上大专,跟读技校没什么两样,技校学费少,国家还有补贴。

"状元"妈妈困惑了

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并不体面邻家孩子初中毕业就打工还挣不少钱

“家里条件不好,孩子能考得这么好,做父母的肯定很高兴,感觉苦日子快熬到头似的。”5月1日中午,在村后面的采石场里,王雪的母亲王玉荣跟记者谈起当年女儿考上大学的情景,脸色仍有一股兴奋。去年,王雪大学毕业。问及王雪现在的工作,王玉荣的脸立刻沉了下来,“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

随后,是长时间的沉默。

王雪的父亲在她高考(论坛)前不幸去世,家里全靠母亲在采石场打零工来勉强支撑。2008年夏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里的条件,王雪放弃了读研的机会,走上了并不算顺利的求职道路。跟王玉荣聊起女儿的工作,她始终不愿意透露具体内容。后来,她声音很低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真不好找工作,她的工作我都没跟外人说过,你是第一个。”

王玉荣始终觉得,女儿从清华大学毕业,理应找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才对:比如能够赚大把的钞票,或者能够做个大官。现在,女儿去了一个网站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房租和自己零花,剩下的并不多,偶尔会往家里寄个千儿八百的。

“工作怎么就这么难找呢?”王玉荣一直纳闷,看看周围邻居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每个月都能给家里汇来不少钱,这让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挺“寒碜”,甚至有些“寒酸”。

如今,尽管孩子已经毕业近一年,可是,家里的光景似乎没有任何改善,反而因为供孩子上学,欠下了一*的债。“我咋就一直想不通,上完这个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文章标签: # 自己 # 一个 #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