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16丙卷语文高考答案_2016年全国丙卷满分作文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广西考什么卷?2.2016年安徽省高考使用全国卷几?全名是什么?3.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是什么?4.请问2016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卷1 和新课标全国卷2各自分别适用于什么地区呢5.高考全国卷的1、2卷跟甲乙丙是啥意思6.2016广东高考考全国卷1还是2?全国卷甲乙丙卷的区别在于难度不同。1、区分全国高考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的试卷,它们的出题难度和范围有所不同。2、考试难度甲卷的难度较大,涵盖的

1.广西考什么卷?

2.2016年安徽省高考使用全国卷几?全名是什么?

3.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是什么?

4.请问2016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卷1 和新课标全国卷2各自分别适用于什么地区呢

5.高考全国卷的1、2卷跟甲乙丙是啥意思

6.2016广东高考考全国卷1还是2?

2016丙卷语文高考答案_2016年全国丙卷满分作文

全国卷甲乙丙卷的区别在于难度不同。

1、区分

全国高考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的试卷,它们的出题难度和范围有所不同。

2、考试难度

甲卷的难度较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广,涉及的内容深入,考察的能力较高;乙卷的难度适中,涵盖的知识点比甲卷稍少,但是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仍然较高;丙卷的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的测试依然有一定难度。

3、题型设置

除了难度的差异之外,甲乙丙卷的题型设置也有所不同。甲卷的题型设置更加开放,包括英语作文和数学解答题,乙卷和丙卷则相对固定,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4、题型数量

甲乙丙卷的题型数量也不尽相同。甲卷的题型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包含较多复杂的计算和推理题目;乙卷和丙卷的题型数量较少,但也都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

5、分值分配

甲乙丙卷的分值分配也有所不同,甲卷的总分值相对更高,其中包含的大题分值更多;乙卷和丙卷的总分值相对较低,但是每个基础题型的分值也都比较稳定。

6、考试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的考试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全国高考中,甲卷可能会用计算机化考试或者面试等相对先进的考试形式;乙卷和丙卷则可能用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

7、出题机构

全国高考甲乙丙卷由各省份所属的招生考试机构出题,因此不同省份的试卷内容和难度也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某些年份甲乙丙卷的出题机构也可能不同,也会对试卷的难度和内容产生影响。

8、影响因素

最后,全国高考甲乙丙卷的难度和内容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政策、考试大纲、社会经济状况等。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充分了解各省份和各年份的甲乙丙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备考,提升自己的成绩。

广西考什么卷?

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其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其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一是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学生自身成长思考的引领:或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是2010年部分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譬如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同学们重点强化这方面训练。二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仅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中考命题的方向,2010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1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三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一直深受关注。譬如2010年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地的“行者”也有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很多,譬如中国***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入世”十周年、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等为世人瞩目。可以大胆地预测,命题者是不会远离现实,出一些比较虚的题目。四是关注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或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或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2011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走向。同时,各地的作文题将更具地方特色:或命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或命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2011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

其三,命题的考查思路趋于综合。

其四,命题设计的背景理性回归教材。

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要求。

其次,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侧重“自我”和对生活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会成为2011年中考主流。平时要注意积累成长中经历的点滴,抒写心灵,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创作表现思想变化的轨迹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次,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笔者建议大家应重点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二是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三是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四是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五是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六是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七是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八是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一是从名人名言角度:譬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从生活角度: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三是从自然角度:譬如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四是从历史角度:譬如诸葛亮巧借东风,萧规曹随等等。希望同学们有针对性地、有地、坚持不懈地强化素材积累之训练,为写好考场作文提供真实而典型、新颖而生动的“源头活水”。

最后,要扎实进行作文规范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新巧的构思、有新颖绝妙的切入视角和与众不同的语言的考场佳作。建议同学们首先注重题型之训练,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譬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其次注重方法之训练。一是强化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强化局部训练。主要是列提纲、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强化创新训练。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趣,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之效。四是强化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专家预测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发展趋势:

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连续两年共计超过60%,且两种题型每次都接近或超过30%。这说明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所占比重,在2005-2007三个年度连续超过43%之后(2005年是45.2%),接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2009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全命题作文从2007年起一路走红,2009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当这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是处于弱势阵营。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守期。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2009年起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几种试题:2009年全部36道选题作文试题中,备选题为72道,其中全命题作文22道、半命题作文24道、话题作文14道、材料作文12道。这说明半命题作文很受命题者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在题型选择上,2009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具体来讲,就是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笔者手头资料显示,江苏13市中,12市是单一题,只有淮安市是延续往年的选题作文,其中有全命题作文10道,高达76.9%;浙江10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有全命题9道,高达90%;广东4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全命题3道,高达75%;四川8卷中,选题作文5道,高达62.5%;等等。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师同学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也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

也就是说,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一般还会以命题作文作为最主要的一种命题形式。考虑到半命题形式作文试题具有收放兼备,在给考生一定限制的基础上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发挥他们丰厚积累的自由空间,有利于考查考生驾驭作文实际能力和材料作文试题形式因其将阅读能力的考查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融为了一体,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所以,这两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的数量估计会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中有一定的反弹,至少,它们的数量不会极度削减。话题作文和选题作文试题形式或许还会进一步减少它们在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但也一定会有一些执着的命题者继续以这两种命题形式为他们所在省市的考生命制中考作文试题。这样看来,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形式上相对于2009年来说,其变化肯定是比较细微的,充其量只是各种形式的中考作文试题在数量上稍作变化。

二、命题范围愈加广泛。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在内容上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试题数量每年均为最多。这些中考作文试题,它们或关注考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考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考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考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考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考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考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考生的独特感受……丰富的作文试题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为考生写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考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考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有助于考生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写作水平的作文。另外,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上已经有了明显地从单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拓展的迹象,这是中考作文在命题上步入纵深的必然结果。如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沉醉在的世界里”,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才有可能将我们的作文写新写深、写透写好。因此我们说,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备考中我们除过要继续关注考生的基本生活外,还要特别关注考生们平时不易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和谐氛围、文化体育、法律道德、军事争端、高科技术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方面。只有这样,当遇到内容涉及范围更广的中考作文试题时,考生们才能因“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三、开放程度有所缩小。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总体上过于强调给考生宽松的写作空间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考生写作上表现为无原则的套作和抄袭,在评卷者评卷上表现为要很牵强地用同一标准去评判不同类型的作文。所以,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2010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的一大趋势。其实,这一趋势已经在200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有了极为突出的表现。除过有超过一半的省市用了开放程度最小也最为传统的命题作文试题形式外,还有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从其它的一些方面对中考作文做了一定的限制。如2009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试题为半命题作文“我和___一起___”,该半命题作文试题就在“要求”中明确限定了考生只能将作文写成“记叙文”。类似的还有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试题,虽说是选题作文试题,但两道备选作文试题却都限定了文体,其中第一道“没想到我如此 ”的半命题作文试题限定了只能写成记叙文,第二道有关“《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的材料作文限定了只能写成议论文。又如2009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明确规定考生不能将作文写成诗歌和戏剧的形式,这也包括一些原来曾经允许考生写诗歌和戏剧形式的中考作文的省市。还如2009年陕西省中考作文的“评分说明”中则删掉了沿用多年的“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这句话,说明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中考作文在评卷时也可以用“文学作品”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了,这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程度有所缩小的一种表现。开放程度有所缩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备考要突出重点的一种积极倡导,也便于评卷者更为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地评判考生的作文。

四、考查思路趋于综合。

作文是最能体现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考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考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考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如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64分,其中就有4分的专门考查考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2007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考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从2009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有专门考查考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所以我们也就敢说,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考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现了。以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考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内容:聚焦五大热点

综观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指向上,2010年以下热点将较为明显:

(一)时间热点:立足“今天”。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题)、“今夜无眠”(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济南题)、“亲切的怀恋”(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温州题)、“印象”(宁夏题二)、“感受节日”(桂林、百色合卷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畅想未来的,比如“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题一)、“中考后,我最想 ”(南充题二)、“ 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二)地点热点:面向身边。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达州题一)、“这里风光好”(眉山题一)、“沉醉在的世界里”(贵阳题)、“走在的小路上”(荆州题)、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它们鼓励考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三)人物热点:以“我”为主。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文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深圳题)、“我发现了的美”(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丽水题)、“我和一起”(广东题)、“ 触动了我”(海南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聚焦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说真话,抒真情。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肯定还会大量存在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

(四)热点:聚焦经历。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不同,2009年中考前出现的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进入同学们的生活。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今年相应地少了很多。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作文“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台州题)、“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传递”(常州题)、“不走寻常路”(嘉兴题)、“春风吹又生”(长沙题二)等,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而大量试题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淄博题)、“难忘的经历”(济宁题)、“放了”(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题)等,考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话、空话、套话”。

(五)情操热点: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要表现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 ,太棒了!”(山西题)、话题作文“自信”(荆门题)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我很”(江西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话题作文“团队精神”(青岛题二)、“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等,让考生懂得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题一)、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临沂题)、材料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武汉题)、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好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五大热点,都贯彻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文件精神,也都落实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考中,以上热点还会继续热下去。

备考:坚持全面训练

中考作文复习备考,从内容上准备,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从题型上准备,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题目、最有把握的题目、感悟最深的题目、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从方法上准备,我们要注意搞好下列训练:一是开展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规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开展局部训练。主要是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开展创新训练。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四是开展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除此之外,在应考过程中,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偏难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理解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包括对材料、题目、提示语和写作要求等内容的理解。要仔细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及命题者隐含的意图,确立自己的观点;要看清、想清、吃准题目的含义及它涉及的范围;要领会提示语透露出来的信息。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

二是善于转化话题。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题作文“取暖”,我们知道它有别于“温暖”一题。一个“取”字,表示出一种动作行为,需要施动者主动地付出一定的努力。“取暖”者,是缺乏温暖者的行动,而“暖”的比喻义,可以是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这样一来,“取暖”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我追求母爱”“我为爷爷送去关爱”“相互激励”等话题。也就是说,找到跟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对比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偏而难的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

三是理清行文思路。写作前,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提纲可以针对文章层次、段落、先后主次等做一个统筹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提纲有步骤地展开,确保文章思路流畅、条理清晰。

这些是我查的,希望能帮到你、

2016年安徽省高考使用全国卷几?全名是什么?

广西省高考使用的是卷为全国甲卷,此外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使用的也是全国甲卷。

广西高考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小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是指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综合,“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综合,总分为750分,其中文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政治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综合300分;理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综合300分。

广西高考的时间安排如下:

06月07日09:00--11:30语文

06月07日15:00--17:00数学

06月08日09:00--11:30文综/理综

06月08日15:00--17:00外语

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是什么?

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山东省: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扩展资料

全国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新课标卷特征

1、考查内容与新课程匹配;

2、根据新课程的特征,分必考与选考题。

3、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请问2016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卷1 和新课标全国卷2各自分别适用于什么地区呢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全国甲卷使用地区:

2015年及其之前: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 (语文、数学、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陕西、重庆;2016年取消省份:广西 云南 贵州;

2017年取消省份:西藏;

2020年取消省份: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21年取消省份:重庆、辽宁。

2021年起使用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全国乙卷使用地区:

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数学、英语) 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湖北(语文、数学、英语) 广东 福建 安徽 山东(综合);2016年取消省份:陕西;

2017年增加省份: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2018年增加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2020年取消省份:山东。

2021年取消省份:河北、湖南、湖北、福建、广东。

2021年起使用省区: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高考全国卷的1、2卷跟甲乙丙是啥意思

高考全国一卷使用地区: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全国二卷使用地区: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2016年,在甲卷(全国Ⅱ卷)、乙卷(全国Ⅰ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全国Ⅲ卷)。丙卷(全国Ⅲ卷)与乙卷(全国Ⅰ卷)在试卷结构上相同、难度相当。

扩展资料:

个别科目的全国一卷和二卷难度:

语文,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的难度基本没有区别。

数学,二者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的客观题都是属于送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是难度大致相等。

英语,二者区别很明显,从听力的难度就可以看出来,全国卷一比较难。

理综,全国一卷的物理是十分难的,一般考生也只能答到70分左右,想要及格答到72都不容易,但是全国二卷则可以轻松的答题。

2016广东高考考全国卷1还是2?

区别如下:

高考甲乙丙卷区别

1、对应的新课标试卷不同:

全国甲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Ⅱ卷;

全国乙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Ⅰ卷;

全国丙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Ⅲ卷。

2、使用地区不同:

全国甲卷:2018年使用省区: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语文、数学、英语);

全国乙

卷:2018年使用省区: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全国丙卷:2018年使用省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

全国一二三卷区别:

1、难度系数不同:整体上全国三套卷的难度系数上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

2、适用地区不同:全国一卷适用广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等,全国二卷适用地区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全国三卷适用地区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3、对应的新课标试卷不同:全国甲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Ⅱ卷,全国乙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Ⅰ卷,全国丙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Ⅲ卷。

全国卷1。2016年广东英语及综合用全国Ⅰ卷。

2016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由于多数省份的加入,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卷、Ⅱ卷和Ⅲ卷。

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英语及综合用全国Ⅰ卷。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数英用全国Ⅱ卷。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语文及文综,用全国Ⅲ卷。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

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甲、乙、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文章标签: # 全国 # 作文 # 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