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07届江苏高考,江苏2007高考分数线一览表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小高考要求2.江苏省泗洪中学的办学条件3.2016江苏高考状元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都有哪些4.07年参加江苏高考的考生在2010高考小高考的成绩还有用吗?5.江苏高考对户口的要求,谢谢帮助。晨报讯 高考报名这两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明年高考人数在报名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不过,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高考人数有望达到56万左右,比2007年增加3万多。 有关人士透露,江苏今年上半年的学业

1.江苏小高考要求

2.江苏省泗洪中学的办学条件

3.2016江苏高考状元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都有哪些

4.07年参加江苏高考的考生在2010高考小高考的成绩还有用吗?

5.江苏高考对户口的要求,谢谢帮助。

2007届江苏高考,江苏2007高考分数线一览表

晨报讯 高考报名这两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明年高考人数在报名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不过,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高考人数有望达到56万左右,比2007年增加3万多。

 有关人士透露,江苏今年上半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参考人数是49.7万人,虽然有极少数应届生没有参加此次考试,另有少量的社会考生参加了这次考试,但数量之小可以忽略不计,49.7万应该与明年高三应届生的数据相差不多。加上这两年往届生和社会考生通常要到五六万的规模,有关部门预计明年高考人数可望达到56万,再创历史新高。

 江苏2007年的高考人数是52.6万人,如果按56万来算,明年高考人数净增3万多人。但另一方面,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趋于稳定。据悉,从2007年到2010年,国家限定了全国高校招生总的增幅,允许在上年实际录取数上分别增加5%、5%、4%、3%,即2007年全国高校招生增幅为2006年实际录取数的5%,而江苏2007年增招的幅度在6%,已略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今年即使仍然“超支”,仍然跟不上考生的增量。

 江苏高考人数近两年增长一直很快,在考生增量大于增量的状态下,江苏省最终还是通过各种办法,使得最后的录取率稳定在70%左右。

 不过,高校招生人士表示,从这两年看,部委属院校的招生总已达到极限,在江苏增投并不现实。比如南大近几年每年的招生总盘子基本都维持不变。事实上,不仅部委属院校,包括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在江苏的招生增长空间已经不大。而增招中,民办院校和专科院校要占到大头。(作者:王晶卉)

江苏小高考要求

“老师,我要改科,对不起。”小于,一所四的高三学生,开学第一天,他找到了化学老师黄群(化名)说抱歉,因为自此以后的每一节选修化学课,他和班上的十几个同学都要离开教室,跑到选地理的班级去上课了。

“我也很无奈,但对孩子们的这种选择,我也很理解,毕竟,高考成绩是最现实的。”黄群很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这样的境遇,在过去的十年中,黄老师已经历了多次。在这十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对黄群,对像他一样的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

这样频繁的变动,让他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更让黄老师他们觉得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这么多的非议,看来明年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有新的变化,他们,又要面临新的适应。

江苏高考

10年5方案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1999年

“3+2”模式

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0年-2001年

“3+小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2年

“3+大综合”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3年-2007年

“3+1+1”

2008年?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江苏的高考方案中,统考科目只有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于高二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测试,高三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科目测试,必测、选测等级会影响考生的普通类高校报考资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达到具体学校等级要求等。

 高考一变

2000年改为3+小综合

三科揉成一团无处下手

2000年之前,黄老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在学校里,他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高一到高三一轮一轮地带过几次后,几乎固定在了高三年级,扛起高考冲刺的重担。

当时的高考方案是“3+2”,理科生的“2”指的是物理、化学,一个年级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理、化学,理科生占绝大多数,化学课学生们爱学,老师上起来也非常尽兴。“我在课余还辅导学生竞赛,有时候弄些小实验让他们对化学更有兴趣。”此时的黄老师对工作充满。

2000年的时候,江苏高考方案开始了十年来的第一次变化,从3+2变为了3+小综合。

那一年,黄老师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们而言,这个冲击并不是太大,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是,作为化学老师的他,却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了。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将在一张试卷上考核,而且还要考综合题。“我就琢磨了,其实各个学科要想打通是很难的,即便有一些知识点可以联系起来。”那段时间,黄老师就和物理、生物老师“泡”在了一起。小综合是全新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练习题,他们上完课后,就会在一起设计“人造拼凑题”,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可是各个学科毕竟不同,拼在一起实在太勉强了。”每次出题,黄老师都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可是高考中,三门学科都在一张试卷上,根本没法看出哪位老师教得更为突出,学生考试成绩更好。

黄老师管的是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科,而胡扬(化名)却要管一个学校的事儿,当时他是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之一,2000年,高考改成了3+小综合后,胡扬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延长。“问题开始出现,而且是出在老师身上。”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变成了高考科目,当务之急是招生物、地理教师,这些科目高中原来只要会考要求,现在上升到高考要求。多少年不作为高考科目出现,生物、地理老师好不容易才安排到位。

高考二变

2002年3+大综合

考生开战九门学科

小综合到了第二年,老师们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经验,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方案。但让黄老师没想到的是,2002年高考方案又变了。

“不瞒你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方案,脑袋都蒙了,我一直还是比较骄傲的,我所在的学校很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时周末都不怎么补课,可听到这个方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们要吃苦头了。学习的乐趣还有没有?”面对记者,黄老师的表情沉重起来,3+大综合,九门学科都得学,一点都不能含糊。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孩子桌子上的书都更多了。”黄老师说,一门学科最少一本书加一本辅导书,9门学科18本书,而很多学科都有两三本教材,学生们的课桌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书堆得那么高,小孩低头写字,从前面都看不到书后面到底有没有人。”黄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又摇摇头。

可孩子们到底得参加高考,还得适应这个方案。早读课、班会课上,他都得一再强调,“九门学科都很重要,不要有太过分的瘸腿现象,薄弱的学科要多花些时间。”看到孩子们疲惫的眼神,其实每说这番话前,他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真的,那一届的学生太累了。”他说,几次的高考改革中,这个方案是负担最重的,也是他当班主任心中最为心疼的一年。

“九门课老师都要课,都说重要,那就只能加课了。早晨提早上课试过,晚上上晚自习也试过,最后周六补课也上了,而且还不是高三一个年级,高二的学生也参加。”胡扬此时已升任学校教务主任,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学校里。

在实行大综合的过程中,各方议论不断,但让胡扬又一次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只存在了一年,又变了。

高考三变

2003年开始3+1+1

15学科组合让人不知所措

面对众人的反对,大综合的方案竟只实施了一年就被*。江苏新启用的3+1+1方案似乎让孩子们不用那么受罪。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十五种组合,当时学生们是兴的,因为他们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还只考五门,前面两次高考改革,一次是考六门,一次要考九门,就数这次门数最少,才五门。”黄老师说,当时大家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很像公认负担轻的3+2,但又比3+2好,因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开学了,学生开始选科,黄老师的麻烦也来了。“老师,我们家孩子想选化学和政治,凭什么不给选?”一位家长找到黄老师,愤愤不平。黄老师只能跟家长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选科组合很多,总共有十几种呢,而且选化学和政治选科的只有十个人,根本不能独立开班。”

“那我们不管,我们偏要学这个选科。”家长死活不同意。黄老师可急坏了,开学好几天了,如果不定下来,其他孩子也没法正常上课。

每天下了班,黄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和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也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发展,能够重新选择选科。十几天之后,家长这才松了口,选定了物化组合。

“可是我后来发现,我给他选错了,如果他选了政治,应该能考出更好的分数。”黄老师有些自责,因为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各科的难度不一样,物理很难,选物理的学生得高分难,而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高分更容易些。但在录取的时候,又只划一道线,肯定是选择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划算”。

“第一年3+1+1的成绩出来就乱套了,物化组合没什么人愿意选了,物理是最不受欢迎的,化学也好不到哪儿去。学生们开始普遍要选一些奇怪组合,生物、地理这样的组合都出来了。文科的搭理科的,怎么划算怎么搭。”黄老师所在的学校,3+2时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化,在3+1+1方案实行后,变成了四五个班学物化,“我也老是劝学生、劝家长,劝得自己也没底气,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前几次改革,家长、学生反应都不大,因为觉得反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句话:公平。但这回不一样了,十五个组合让老师和学生同样不知所措。”胡扬所在的学校在3+1+1的模式实施头一年开了四种组合班,政治、历史组合,历史、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组合,化学、生物组合。这一年还相对平稳,学生们按照文理科来选择了。“第二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看到考物理的学生得分不高,而文理科又都是一条线,家长坐不住了,到学校来找,要求让小孩选两门容易考的科目。”

“高考方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你们要剥夺学生兴趣的选择?”一位家长甚至写了投诉信到学校。

“家长可不管你学校有多少教师、有多少教室,他们就是要你满足他们的要求。”胡扬说,“没办法,有个别学生选得很怪,我只能让他们跑班上课,其实学生自己也觉得不踏实,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班。”

 高考四变

2008年新方案

特复杂让人不省心

“很多人在08方案出来时就挺乐观的,可我不这么看。”经历了前几次高考方案的变动,黄群说,最后08方案的实行,的问题是出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上。

08方案此前经过了社会公示,这还是头一遭,不少人感觉,这次很民主,而且在征求意见后,还对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测试选修测试时间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正式公布时,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个方案比较复杂,复杂就意味着难操作,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我们在小高考之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学校比较好,学生素质算全面,所以小高考考的必测科目四A的学生特别多。”黄老师当时也比较兴奋,因为再在选测中拿两个A,总分就能加十分,而这次高考总分480分,加十分可是不得了的利好。还没高兴多久,在一次摸底中,学生们的选测能拿到两个A的不多,如果两个A拿不到,4A也是白拿了。这时候大家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老师痛心疾首,学校有几十位学生栽在了化学上,他们的语数外成绩不差,两门选修科目中一门考得也不错,一般都在B以上,可偏偏化学只考了C。更别提不少4A考生了,因为没拿到选修两个A,他们的4A真的白考了。

胡扬坐在办公室,陷入了沉思,他才40多岁,头上的白发已经非常明显,“学校里学理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改科的人越来越多,课怎么排?虽然高考的统考科目是语数外,现在最让师生头疼的却是学业水平测试。”

看到这种现状,不少新高三学生因此纷纷把化学学科改成生物或地理。暑里,学校安排了从化学改到生物、地理学科的四五十人参加新课补习,虽然黄老师的化学课讲得很精彩,是学生们在网上评选的尊敬的老师之一。可这位受欢迎的老师学生越教越少,由于改科的学生太多,最后只能跑班上课。

“没办法,物理是选理科学生的必选,理科院校招生比例大,所以学生不会把物理改掉,把化学改成文科的地理是改科学生中选择最多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理配地理的组合对发展不利,但人都有趋利性,要应对现实问题,只能先考虑等级达标了。”对学生的改科,黄老师只能表示理解。

课被砍了一半,每周他都只有六节课可上,班上的学生纷纷跑了。黄老师想,什么时候方案才能再改?但听说方案可能又要改了,他也并不开心,因为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也许又是另一次折腾。

“小白鼠”考生

要做全能战神

十年间,江苏的高考方案换得像走马灯似的。

一会儿学五门,一会儿又要学九门,学生们被这样的变化绕晕了头脑。每次新方案出来,当年的考生就成为试验新方案的“小白鼠”。不过,按照几次方案越变越复杂、要求异常全面的走势,这一批批“小白鼠”必须成为“全能战神”才成……

九门科目都要考

谁都要做全能战神

“高考要考九门,成天做题,人都傻了。”小沈是2002年的江苏高考考生,虽说她的成绩还不错,可想起当年的高考,她就觉得胸口发闷:“我很不幸,正好摊上了最苦、最累、最莫名其妙的3+大综合。”

2000年、2001年,江苏高考都是3+小综合,这个方案基本上得到了学校和考生们的肯定。小沈是2002年参加高考,按往常的习惯,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该文理分科了,可这一届学生却迟迟没有分文理科。老师们都说,方案没确定,没法分班。升高三的暑,他们才知道高考要考3+大综合。

上课时,每一位学科老师都会在课上说,“别看我这科在大综合试卷里可能只有50分,可万一学不好,可能你就从本科落到专科。”

抱怨归抱怨,可是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小沈只有埋着头苦学,背书做题。因为物理基础太差,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外,爸爸还特地给她找了位物理老师给她补课。

终于熬到了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小沈却欲哭无泪。让她花费了很多精力的大综合考得却不理想,只考了200分出头,而语数外也因为没有复习太多,成绩也不出彩。最终,小沈还是考进了南京的一所高校,可她说,如果让她考自己擅长的文科,或许她能考得更好。

哪门好得分学哪门

我换换换换

喜欢地理和历史,可是学校却没有这个组合,小刘只能忍痛割爱,把地理学科改成了政治。现在说来,他还有些遗憾,如果当初选了地理,他至少还能多考十几二十分。

3+大综合只坚持了一年,就在2003年被取消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小刘还着实开心了半天,课业的负担毕竟减轻了。高二了,学校开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挑选两门。小刘决定得很快,“就地理和历史吧,两门都是我的强项。”

意向表交上去后,学校却说,这个组合不好开,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学生全校只有十几个。老师也找小刘的爸爸谈了半天,劝说他们换掉地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刘还是服从了学校,改选了政治和历史。

“这个方案对偏文的学生还好,但对偏理科的中等考生十分不利。”在几次模拟考试中,学校将各种组合的考生成绩进行排名,结果发现,选考物理化学的尖子生和选择文科的中等生成绩相当。小刘说,历史科目考个120分,其实还蛮轻松,但物理、化学要考到这么高的分数难度可就大了。到了高二下学期,很多理科生就临时换选科到文科组合班了。

 调查

变变变:只因想让高考包打一切

“江苏高考方案屡次变脸,不能否认,每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弊大于利。”南京一位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改革,引导学生、中学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们尽量做到全面发展。

不过,他也指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失之简单。不管考试的方式、录取模式如何改变,想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学生提高素质教育,有点勉强。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绝对不是小小的高考所能涵盖的。方案设计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一厢情愿地用高考来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最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本来3+2一直很平稳,改成小综合是有院士专家提了意见,认为不重视生物、不重视地理,这也开启了频繁变化的序幕。”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变成了3+小综合,据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有院士提出,生物是未来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而在3+2模式中,生物不能参与其中,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同样,也有地理学科的专家提出,地理也非常重要,现在都地球村了,不能把地理排除在高考之外。基于这样的原因,江苏高考变成了3+小综合,这个方案也并非江苏独创,而是在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基于类似的原因,在小综合实施了两年后,大综合隆重登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全部进入了高考,学生不再分文理科,门门要学、门门要考。

为什么只存在了一年的大综合就退场了?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考九门学生负担实在太重,不管是身处其中的教师、学生觉得负担重,高校在选材时也无法判断,只能看总分,不利于分专业培养。而专家、学者们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大,所以一年后这个方案被废止。

在大综合之后,3+1+1方案的登场曾让人们一度充分肯定。这个方案的制定出发点是希望考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只考五门,一度让人有又回到了很受追捧,普遍认为最公平的3+2方案的错觉。但3+1+1和3+2虽然在算术上加起来都等于5,却有很大的不同。3+1+1出现了15种可选组合,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所有组合,学生并没有真正自由地选科,加上各科的难度难把握,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但江苏此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配合新课改出台了2008高考新方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高校的专家曾经参与了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调研工作。“2005年,我接到通知,成为08新方案的调研人员之一。”专家说,当时,江苏省共派出5组人员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研,其中江苏省教科院一组、部属院校一组、省属高校一组、南京及苏南一组、苏北地区一组。

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基层调研后,总共拿出了六套备用的初步方案。“后来,方案就上交了,接下来就没有再组织大家讨论。”再后来,教育主管部门就拿出了一套修改的高考方案,进行了公示,修改,直到成为现在使用的这套方案。

据他透露,此前江苏的3+小综合、3+大综合这两个方案,是在没有组织高校或是众多基层教学单位进行研讨就直接出台的。而3+1+1则是借鉴广东省使用过的高考方案,似乎也没有在大范围内听取各方的建议。

2006年9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内容亮相了。

2006年10月,在经过广泛调研后,公示方案进行了四项调整:语数外考试分值调整、将三次“高考”减成两次、适当细化了选修科目等级、提高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2007年3月,2008年高考新方案获教育部批准。

2008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宣布,2008年江苏高招的录取批次、选测等级、政策性照顾分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将再次进行了四项调整:专一专二批次合并招生;本三批次选测科目最低等级要求从2B调整为1B1C;一些政策性照顾分的分值减半执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分低等级或低分高等级的考生可由高校自主录取。

目前,江苏2008高考方案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

专家

刘海峰:高考方案不宜频繁改动

专家档案

刘海峰

现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教育部首批文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方案的多变?一定要频繁改革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吗?近日,记者就此话题与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刘海峰教授展开对话。

记者:江苏高考十年间变了四次,全国也有不少省份同样是自主命题的,是否也像江苏一样会变换方案?

刘海峰:变动方案是肯定的,各个省份都在探索。但据我了解,近年来,江苏应该是变动较多的省份,目前还没发现其他省份变动更多。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变化?

刘海峰:应该说,江苏高考有很强的改革精神吧。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高考方案也可以改革,并不是说一定要稳定三年或以上。

记者:一个省份要进行高考改革,您觉得怎样才是恰如其分的?

刘海峰:高考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看法多执其一端。高考改革如果不通盘考虑,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如果改动太多、太快,会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小的影响,吃亏的主要是家长和学生。因此高考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难度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迫于舆论压力盲目地为改革而改革。

记者:可是,为什么高考改了多次,仍然不能做到让各方都满意?

刘海峰:参与其中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改革者较多从教育的原理和理想出发,而作为考生、家长,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从自身考虑,来看待公平问题。如果自己平时成绩比较好,但考大学时因为高考模式问题没有达到理想,那很有可能会给考生一个不公平的印象。对考生而言,最关注的还是公平性问题。所以要让各方满意,一定要兼顾公平、效率。

记者:表述比较复杂的一些高考新方案似乎都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以前较为单一的方案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在哪里?

刘海峰: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考凸显了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是高考的原则,原来的高考方案都是较多统一性,后来改向多样性,这和简便易行造成矛盾。主要是报考的科目虽然灵活,但是纷繁复杂。甚至有些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闹不清如何对应。所以说,灵活多样不能一下子走得太快,这对矛盾要兼顾要从全局观考虑。现在科目越来越多样,但是要讲清楚不容易,总会出现一些与期望值差别很大的问题。

记者:既然多样复杂的高考听到的反对声较多,是否走回较统一的简单方法可行?

刘海峰:这样的例子也曾出现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湖南、云南等省的高考分了四个科目组,造成了较大的问题,湖南就退回了原来的3+小综合方案。

但目前全国多个省区进行新课改,因为新课改本身就复杂多样,强调选修、个性,分模块。高考既然是看考试成绩,调公平、高效和具有可比性,尺度要比较单一些。而课改本身是越多科目考试越好,但是高考是选拔性的不能太多科目。改革目标还是灵活多样,但是要考虑可行性,将消极影响减到最少。

方案多变

外地高校少录取

“每次一改,我们就跟着闹腾半天。”外省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直言不讳。江苏高考方案十年四变,而兄弟省份中像江苏这样频繁变脸的却很少见。学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方案变动都没有江苏多。比方说,浙江的小综合坚持了很多年了,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宣传就很方便,网上录取软件也不需要变动。但是江苏小综合没两年就换了,一会儿大综合,过一阵子又换成了3+1+1。高校也是尝尽了苦头,大综合不分文理,学校专业录取时简直是一团浆糊,在一些高校,偏理的考生最后服从进了文科,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教得也痛苦。刚刚准备对策时,3+1+1又来了,十几种组合的考生却用一条分数线,上海一些在江苏压根录取不到理科尖子生,后来只好把投放在江苏的理科全部取消了。

“高考方案只要一变,学校就要不停地调研。”另一位高校学生处处长向记者抱怨,学校在招生宣传时,总要告诉家长和考生一条大致的报考参照线。可是高考方案一变,以往的数据就完全无效,学校就没法预估分数线了,只能重新到中学搜集高考成绩情况,比方说全校前100名考了多少分,高分段考生有多少人。这些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往往要出动上百名老师到中学摸底。

08年的新方案就更别提了,因为每所高校都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测科目等级,可是学校却迟迟难下决定。万一等级的要求提得过高,学校录取很有可能出现断档,甚至线上生源不足,可万一提低了,学校面子也挂不住。后来,学校只能到各个市县进行模拟考试的数据搜集,看看学生的语数外成绩和选科等级是否匹配,这也耗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数据

七成家长

直喊“折腾人”

短短十年内,江苏四易高考方案。从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老师、家长对这种变动频率并不看好。

“江苏省高考方案变动,您觉得是探索?改革?还是折腾?”对这个问题,受调查的960位教师中,有455人表示“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约占47.40%;有444名教师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约占46.25%;只有61名教师觉得这是“改革和成功”。

而家长们反对的声音更大,266名家长中竟然有204名认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占76.7%,其余62位家长都表示这是“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没有一位家长认为“改革很成功”。南京家长孙先生直言,每年高考都事关几十万考生,其实就是几十万家庭,这样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有全局观,保持稳定。过多的改革会让学生招架不住。(记者 黄艳 谢静娴)

江苏省泗洪中学的办学条件

2007年必修科目测试时间为4月8日全天和4月9日上午,每科测试时间为75分钟。 王新 摄影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时间表

4月8日

物理 (8:30-9:45)

政治(10:30-11:45)

生物 (2:00-3:15)

地理 (4:30-5:45)

4月9日

历史 (8:30-9:45)

化学 (10:30-11:45)

从今年开始,江苏取消原有的高中会考、高考综合考试,在全省普通高中实行学业水平测试,4月8日上午8点30分,江苏考生将迎来首个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必修科目测试。作为2008年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究竟如何,考试如何组织,成绩高低对高考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每个环节都牵动人心。昨天,省考试院正式公布2007年我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要求和具体细节。

首次进行“小高考” 测试成绩3年有效

测试按高考模式组织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我省2008年高考方案的重要内容。因此,按照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将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和要求组织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成绩处理,并按照标准化考试的要求,切实加强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以保证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各地将按普通高考的要求统一设置考点和考场。考点原则上设在县城所在地的高考考点学校。每个考场配监考员两名(体育类、艺术类单独编排考场的,将配备三名监考员)。同一考场中的监考员应来自两个不同的中学。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舞弊,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只通知考生测试所获等级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必修科目测试,设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7门科目,其中普通类专业必修科目为5门(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一门和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另一门作为选修科目,另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7门为必修科目。体育艺术类考生兼报普通类专业时,须按普通类考生要求参加相应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在参加体育类艺术类院校或专业录取时,可将其两门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视为相应科目的必修科目测试等级。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必修科目测试各科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10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技术科目中的通用技术由学校组织测试,省、市抽查后认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只通知考生等级,不通知原始分。

第一次考出6个A高考加10分

按照政策,三类人员可报名:1.普通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2.其他准备参加高考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3.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内有效。即2007年必修科目测试成绩可用至2010年高考。2008届及以后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我省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报名参加四门必修科目和两门选修科目考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A级且技术科目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享受在划线前对语数外三门考试总成绩加10分的政策。其余对象均不享受。高二学生在2007年参加必修科目测试后,可在2008年再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该生相同科目的两次测试成绩的最终成绩,将取其中的最好成绩。但此类考生不能享受加10分的高考奖励政策。社会考生对同一必修科目,亦可报名参加两次考试,并取其最好成绩。社会考生不享受加10分的高考奖励政策。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过关才能高考

已参加2006年10月14日至17日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高级)”的学生,其必修部分成绩加选修部分成绩之和达到120分的,将作为考生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成绩,在2008年高考报名时一并集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对在上述考试中未取得合格成绩的2008届应届生,必须参加2007年考试院组织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高级)并取得合格成绩,方可参加2008年的普通高考。

社会及外省借读考生成绩可转换

凡取得2006、2007年度的普通高中综合考试成绩的社会考生,先将文科和理科综合考分分别换算成满分为100分,再按学业水平测试方案有关规定进行等级转换,转换后的理科综合将分别对应必修测试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A、B、C、D四个等级,文科综合对应政治、历史、地理的A、B、C、D等级。

我省户籍,但在外省借读的考生,如持有外省省级高中会考部门出具的2006、2007年度省级会考成绩证明,我省予以认可,等级转换原则上按上述办法进行。持有2006、2007年高中综合考试成绩单的考生,其成绩仍在三年有效期内,这批学生的成绩可以转换成等级成绩,也可以参加2007年必修科目测试,并取其最好成绩。经转换后等级为D级的考生,准予他们参加2008年高考。

2016江苏高考状元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都有哪些

雄厚的师资力量,规范的育人管理,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无论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洪中在历次市统测中均名列前茅。每年高考,泗洪中学的本科达线数、重点本科达线数及高分段600分以上人数均遥居全县第一。2006年,泗洪中学达高考本科资格线1291人,本一、本二线746人,再次超额完成市县高考指标,王越同学勇夺宿迁市高考文科状元桂冠,赵楠同学荣获宿迁市文科第二名,韩家龙同学夺得全县高考应届生理科状元桂冠,重点本科达线数占全县73%,在全县600分以上高分段92人中,泗洪中学占67人。

2007年高考,泗洪中学本科达线839人,达本科资格线1408人。吴剑龙同学以67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2007年高考全县状元桂冠(总分宿迁市第二名)。吴海涵同学,以635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县文科状元桂冠(总分宿迁市文科第三名)。吴剑龙、王代娣、高淮润3位同学囊括全县高考前3名,全县前5名泗洪中学占4人,全县前10名泗洪中学占8人,前50名占42人,前100名占79人。吴剑龙、王代娣、高淮润、许威、戴晓雨、石志响、李训智、王成,八名同学闯进高考全县前十名。吴海涵、王树青、胡梦涵、王珏、赵路锦、周珊珊、李晨、陆阳、臧伟、苏北囊括全县文科前10名。高三(19)班和高三(38)班本科达线率100%。

近几年,泗洪中学先后培养3名市高考状元,潘惠丹、王大磊、朱磊、徐光晶、高云爽、刘洋、纪伟、王建、李西西、陈楠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先后考入北大、清华等全国著名高校深造。一批批渴望成才的学子,从洪中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从洪中迈出了跨越辉煌人生的第一步。这里走出过将军、博士、外交家,也走出过学者、教授、企业家。有空军原司令员吴光宇中将、公安部边防局局长张崇德少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政委王少将、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张文忠少将、中科院研究员胡昌玉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教授、徐州医学院院长吴永平教授、著名画家孙宝林,等等,泗洪中学还培养了多名蓝天卫士,学校两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

泗洪中学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8项,教师获省市级奖项300余次。洪中学子也是捷报频传,佳绩不断:韩家龙、陈振宇等四名同学,连续两年在省信息技术奥林匹克大赛中勇夺金奖,实现了宿迁历史上零的突破;王代娣等200多人次在国家、省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奥林匹克竞赛和英语、作文、读写大赛中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科技教育是洪中教育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泗洪中学的机器人制作,不仅多次荣获全省乃至全国的团体和单项冠军,还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并夺得城市环卫项目的国际金牌。2007年,泗洪中学承办了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07年参加江苏高考的考生在2010高考小高考的成绩还有用吗?

2016江苏高考状元

江苏省理科最高分,来自如东中学的李云飞,总分445分

江苏省文科最高分,来自姜堰中学的魏思伦,总分427分

-----------------

2017年江苏高考状元:

文科:李天宇(428分-满分480分)淮阴中学

理科:潘慰慈(443分-满分480分)姜堰中学

---------------------

2015江苏高考文理科状元

南通中学高三(11)班袁清晗同学以418分成为江苏文科状元。

江苏省理科状元姜堰中学高三(8)班的蒋婧煜

------------------

2014江苏高考文理科状元

理科最高分被无锡天一中学吴呈杰

文科最高分花落海安中学吉淳

------------------

17届,理科状元,潘毅.

童星

17届,文科状元,童星,毕业于南京一中.就读南京大学哲学

18届,理科状元,萧柏春毕业于南京一中.就读南京大学数学系

1982届,文科状元,吕平波,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

届,文科状元,王溯舸,毕业于省海安高级中学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1990届,文科状元,叶蕾,就读南京大学中文系,《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1994届,文科状元,王劲松,毕业于海安高级中学,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国国情研究会某处处长

1995届,理科状元,黄昕,毕业于南通第一中学,就读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硕连读

1995年届,文科状元,俞萌,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北京大学

1996届,文科状元,胡琦玮,毕业于南通第一中学,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中国银行总行工作

19年届,文科状元,陆熠欣,毕业于南通中学

19届,理科状元,赵霖莹,毕业于常州高级中学

1998届,文科状元,沈小春,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

1999届,文科状元,季晓莉,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0届,文科状元,沈沉,毕业于如皋市第一中学(如城一中),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2001届,文科状元,陈天一,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留学美国

2001届,理科状元,蔡学飞,毕业于常熟高级中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2003届,理科状元,洪浩,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

2004届,理科状元,钱亮,毕业于姜堰中学

2005届,文科状元,阙建容,毕业于句容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2005届,文科状元,林叶,毕业于南师附中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北大社会学博士实验班

2005届,理科状元,朱海一,毕业于苏州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2006届,理科状元,黄梦娜,毕业于天一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2007届,文科状元,叶枝,毕业于金陵中学

2007届,理科状元,汪天一,毕业于曲塘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8届,文科状元,杨清嘉,毕业于常熟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8届,理科状元,祈明怡,毕业于盐城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赴牛津大学深造

2009届,文科状元,潘怡婧,毕业于苏州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9届,理科状元,吴敌毕业于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

2010届,文科状元,姜曾明,毕业于姜堰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

2010届,理科状元,毛仕卓,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

2011届,文科状元,孙曦,毕业于宜兴中学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2011届,理科状元,刘诗雨,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专业

2012届,文科状元,许琪,毕业于南师附中就读于香港大学

2012届,文科状元,顾心怡,毕业于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就读于北京大学

2012届,文科状元,高珏,毕业于溧阳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经济哲学系

2012届,理科状元,华天韵,毕业于锡山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3届,文科状元,龚恬,毕业于前黄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2013届,理科状元,黄佳琰,毕业于常州中学读于北京大学法语专业

江苏高考对户口的要求,谢谢帮助。

不是三年有效期吗,没用了。

是否难考还是看自己,你只是听说,又没实践过,三人成虎,谣言听听,信不信自己看着办。上海立信专科很好,你可以上网找它的资料。不是说上了本科就有用的关键还是靠自己,现在本科生不吃香,专科生反倒好找工作。你再继续读书,障碍太多了。上本三吧,如果想考研就上本三

<<省教育考试院关于江苏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借考问题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借考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我省考生均不得在考试科目设置形式与我省不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借考,必须回我省常住户口所在地报名、考试。

二、外省考生要求在我省借考的,其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科目设置形式须与我省一致,并持有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同意其借考的书面证明,报经我院批准后,我省有关县(市、区)招办方可为其办理借考手续。在高考结束后两天内(以邮戳为准),由我院将考生答卷密封,随同有关材料按机要函件寄考生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

三、省内应届高中毕业生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可在学籍地或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但必须遵守“综合考试与高考在同一属地报名考试”的原则,考生学籍地或户籍地招生办公室须准予其办理报名手续。往届考生原则上在常住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

考生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跨市借考的(指跨省辖市),考生本人须持户籍证明,往届生还须持2005年度或者2006年度高考综合考试成绩证明向原户籍地县(市、区)招办提出申请、并填写《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省内跨市借考申请表》(见附件)。经原户籍地县(市、区)、市招办审核同意后,考生持上述材料,再到报名地县(市、区)、市招办申请报名事宜,经报名地县(市、区)、市招办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借考地的考生参加高考报名、考试。借考考生的高考电子档案、综合考试、体检以及填报志愿等工作一律由报名所在地招办及相关部门负责。

省内跨市借考的考生,借考手续须在全省高考综合考试前,即2006年11月6日前办理完毕。

按理说你应该在江苏进行高考的,不过具体问题建议你到教育厅,或招办咨询一下。

文章标签: # 高考 # 方案 # 学生